•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甘肃要闻> 正文内容
中新观陇·同心故事 | 东乡“老船长”渐别摆渡谋生 乘风破浪向“游”而上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8日 18: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中新网甘肃东乡3月28日电 (张婧 艾庆龙 闫姣)童年时与排筏为伴,长大后在客船跑腿打杂,到如今以船为家四十余年,“老船长”韩齐学渐别摆渡谋生,而是开船载客,偶时也当向导。

3月24日至28日,“中新观陇·临夏东乡周”联动融合采访活动举行。图为航拍视角下的刘家峡大桥。高建义 摄

  韩齐学所在的东干码头,就在具有“甘肃小洱海”之称的刘家峡水库河滩库区,这里位于黄河上游,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

  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过渡地带的原因,东乡县总是被外界贴上“干旱”标签,但到过此地的人无不被水库万顷碧波所震撼,加之黄河沿岸的丹霞地貌,二者在此相互映衬,颇为壮观。

  水库东起刘家峡大坝,西至炳灵寺峡口,南接东乡县、临夏县,北连永靖县,在折达公路修建之前,曾是水上交通要道。彼时,韩齐学的爷爷就是“筏子客”,“爷爷挥动船桨,驶向彼岸”的日常占据了韩齐学童年的大多记忆。

  后来,“摆渡人”的接力棒交到父亲手中,排筏从木制换成铁制,再到小型客船,韩齐学在船上帮忙售票,他明白这种营生“能让一家人吃饱饭”。

  “20世纪80年代,拿出家里积蓄,加上和亲戚朋友借钱凑够8400元,我们拥有了第一艘从船厂订制的机动船。”韩齐学和父亲一起到省会兰州,学习并考取船员适任证,他们每天“出海”,除了满足一部分人交通出行需求,偶尔还会见到一些来自日本、韩国的游客。

  水库湖面辽阔、风光旖旎,既是一个良好的生态观光地,也是游览炳灵寺的必经之地。随即,当地官方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深厚的人文底蕴,以及优越的生态环境,打造现代旅游业。

  几年积累下来,韩齐学一家借势再次更新了马力更足、载客量为90人的游船。东乡县还在库区打造了国家4A级景区盛世滨湖旅游区,这是一家集生态湿地、旅游休闲、餐饮住宿、水上游乐等为一体的综合型亲水生态旅游度假胜地。

图为东干码头。高建义 摄

  24日至28日,“中新观陇·临夏东乡周”联动融合采访活动举行。采访团从东乡县城驱车北上,经折达公路出了隧道,通过西北地区最大跨度的桥梁刘家峡大桥,黄河在这里呈现出深邃的钴蓝色,与丹霞山体形成鲜明色差对比,平湖映衬着连绵不绝的大山,山头裸露出水面,形状如巨型龙爪,甚为壮观。

  驶出桥面,从山底一路“U形”弯道盘旋而上,便是奔驰沟观景平台,站在此处背靠黄山,面朝刘家峡,放眼望去高峡平湖,烟波浩渺。

  当采访团来到东干码头,见到现年56岁的韩齐学正擦拭船只,他说现在来家乡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一年中有将近十个月住在船上,尤其夜间风浪来袭他就要拉紧锚绳加以固定,也已经习惯随波摇晃的“颠簸日子”,如今他逢人就说家乡美。

  他的3个孩子也都在他的培养下有了正式工作,令人欣慰的是,孩子们利用空闲时间均考取船员适任证,每年一到旅游旺季,就会抽空过来帮忙接待游客。

  除此之外,当地还借助临夏世界地质公园创建机遇,挖掘东乡布楞沟、化石遗址、丹霞地貌、民俗文化等旅游资源,争取实施民俗、田园综合体、林家史前文化遗址公园、洩湖峡大峡谷探险旅游等项目。

  “东乡持续加大基础设施配套,推动美食品鉴、研学旅游、峡谷探险、农耕体验等旅游业态。”东乡族自治县旅游发展中心副主任王晓俊说,2024年该县接待游客356.25万人次,实现旅游花费17.36亿元,同比增长48.9%。(完)

【编辑:杜萍】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