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地市播报> 正文内容
兰州安宁区以绿色清明新风赓续红色文化根脉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03日 11:32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中新网甘肃新闻4月3日电 清明将至,慎终追远。4月2日,“实践添心意·文明载清风”安宁区2025年“我们的节日·清明”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集中活动在忠和镇青年街社区生动展开,通过“沉浸式文化叙事+互动化文明实践”的创新融合,推动清明祭祀从“物质消耗”转向“精神共鸣”,为传统节日注入新时代文明内涵。

  “英雄在哪里,英雄住在每个人的心里……”下午2点30分,由安宁区长风小学同学们绎的情景朗诵《英雄》拉开了活动序幕,以跨时空对话形式再现革命先烈的铁骨铮铮,现场观众无不动容。来自安宁区高校联盟的青年学子,以青春之声演绎歌曲《如愿》告慰先辈,用《文明过节》倡议将“文明祭祀”“家风传承”等化作朗朗上口的韵文。

  活动现场,四大文明实践互动区构筑起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清明文化图谱,吸引200余名居民热情参与。在移风易俗宣传区,西北师范大学法学院“律法新声”实践团普及着殡葬改革政策,引导居民“旧俗换新绿”;优良家风传承区内,一个个可降解的种子卡片将清廉家风与草木新生相结合孕育新生;童心彩绘区的长卷上,孩子们用画笔描绘出“文明清明”的图景;节俗实践区里,在非遗风筝制作的动手实践中带领大家感受传统技艺和文化魅力,“将思念系上云端”的新式追思也令人耳目一新。

  “用绿植花束替代纸钱祭祀,既环保又有心意。孩子在风筝制作时还写了给故去姥爷的‘悄悄话’,这种有温度的追思比烧纸更有意义。”居民王女士展示着女儿制作的沙燕风筝,翅膀上“我们都很好”的稚嫩笔迹,成为清明文化创造性转化的生动注脚。现场同步发放绿植、花束、“廉”文化生态卡片等文创产品400余份,通过“可带走、能生长”的理念,让文明内涵扎根生活。

  “清明不仅是缅怀先人的时刻,更是弘扬孝道亲情、培育文明新风的契机”。安宁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负责人表示,本次清明活动通过“祭扫方式低碳化、追思载体艺术化、家风建设场景化、文化传播年轻化”构建起绿色清明新范式。近年来,安宁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抓手,持续推动传统节日文化创新,为推进殡葬改革、建设生态文明凝聚群众共识,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赋予新时代的文明价值。

  本次活动由中共兰州市安宁区委宣传部、区委统战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主办,忠和镇、区文旅局、区教育局、团区委、青年街社区协办,兰州文明网、兰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安宁区高校联盟、西北师范大学法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承办。(完)

【编辑:刘薛梅】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