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地市播报> 正文内容
敦煌10万亩机采棉“织”就乡村振兴锦绣图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03日 11:44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中新网甘肃新闻4月3日电 (刘文晶)敦煌,这座以莫高窟闻名世界的古城,如今在农业领域也迎来了“高光时刻”。近年来,敦煌市通过“良种筑基、良法赋能、良策助力”的创新模式,推动传统棉花产业焕发新生机。2024年,敦煌棉花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创近十年新高,其中机采棉占比高达86.3%,成为当地农业现代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良种筑基:优选“三好”棉种,增产又增收

  敦煌市通过试验示范,筛选出国审棉K07-12、陇棉63号等一批宜机采新品种。这些品种不仅早熟(生育期≤125天)、优质绒长,还具备高产特性(较传统品种增产率≥10%)。近三年来,这些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0万亩,新增直接经济效益约2520万元,为敦煌棉花产业注入了强劲动力。

  “以前种棉花,品种老化、产量低,现在用上新品种,产量高了,品质也好了,收入自然增加了。”敦煌市莫高镇棉农张锦刚说。

  良法赋能:推广“全程”机械,省力又高效

  围绕“扩行、壮株、拓高”的机采棉“宽、早、优”栽培技术路线,从耕种到采收,全面推广机械化生产配套技术。目前,“干播湿出、精量播种、机械封土、无人机飞防、水肥一体化管理、机械采收”等关键技术已实现全覆盖。其中,干播湿出技术每亩节水180方以上,精量播种每亩节省种子4公斤以上,机械采收每亩节省人工成本600元以上,“宽、早、优”栽培技术每亩增产5%以上。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显著提升了棉花产量和品质。

  “这些年采棉花全靠人工,费时费力还花钱,现在用上采棉机,效率高、成本低,真是省心又省力。”敦煌市转渠口镇棉农李大姐说。

  良策助力:实施“精准”扶持,种棉有奔头

  敦煌市以省级奖励资金为依托,先后实施了机采棉绿色生产基地建设、植棉区社会化服务等补贴项目6个,累计投入技术推广与服务补助资金379万元。这些政策有效激发了农户种植新品种、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

  近三年来,敦煌市累计推广机采棉综合配套农艺技术15万亩以上,新增直接经济效益约1.38亿元。同时,通过节水技术的推广,敦煌农业生产与生态用水的矛盾也得到了有效缓解。未来,敦煌将继续加大机采棉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力度,进一步推动棉花产业向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努力将敦煌建设成为西北地区现代农业的示范高地。

  “敦煌不仅是文化的敦煌,也是农业的敦煌。我们将以机采棉为突破口,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敦煌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说,随着机采棉技术的全面推广,敦煌棉花产业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注入了强劲动力。(完)

【编辑:刘薛梅】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