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政法警务> 正文内容
平凉崆峒:“三维”赋能让法治记忆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07日 11:28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中新网甘肃新闻4月7日电 (刘绣明 彭璐)在平凉市崆峒区检察院,历史的厚重与数字的智慧正在编织法治传承的新图景。面对卷帙浩繁的司法档案,该院以“精勤筑基、云端赋能、文脉激活”三维赋能举措,让法治记忆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为法律监督注入历史智慧,为司法治理搭建数据引擎。

  精勤筑基:匠人精神筑牢法治记忆屏障。以“卷卷归位、件件留痕”的匠心守护司法文明根基,设立档案管理专岗实施精细化操作。档案管理员如文物修复师般逐页清点、分类归档,2024年累计完成2059份案卷归档,构建“物理+数字”双轨保护体系。独立档案室内,15列75组现代化档案柜与恒温恒湿系统、防火防盗装置共同编织安全防护网,3万余份历史档案在此安睡,成为法治进程最鲜活的见证者。

图为标准化、现代化的档案室。

  云端赋能:数字技术构建智慧记忆矩阵。借力数字检察浪潮,完成百万页历史档案高清数字化迁徙。通过区块链加密技术构建“数字防火墙”,形成“一键检索、关联呈现”的智能查询体系,实现2003年至今全部档案云端落户。照片档案679张、录音录像362盘等多媒体资料完成数字化转存,让公平正义的印记突破时空限制,在数字空间永续流传。

  文脉激活:数据潜能释放治理新动能。从档案保管到决策赋能的跨越,彰显法治智慧的代际传承。通过建立“标准化管理+数字化应用”双轮驱动模式,历史档案转化为检察决策的“智慧参谋”。2024年已协助公检法等部门查阅档案120份,让沉睡的数据觉醒为治理动能。数字赋能不仅点亮法律监督的“智慧之眼”,更搭建起司法经验代际传递的“时空隧道”。

图为工作人员整理档案。

  当泛黄卷宗遇见云端算力,当匠人精神碰撞数字技术,平凉市崆峒区检察院正以“三维”赋能书写法治传承新篇章。这不仅是对司法记忆的守护与激活,更是以数字正义推动法治中国建设的生动实践,让法治年轮在数字时代刻下新的铿锵印记。(完)

【编辑:杜萍】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