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科技教育> 正文内容
爱与希望:张掖特教的温暖之路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16日 13:27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中新网甘肃新闻4月16日电(杨艳敏 陈海)在甘肃张掖,有这样一个充满爱与希望的地方——张掖市特殊教育学校。这里是198名残障少年儿童的温暖家园,在60多位教职工“爱心爸爸”“爱心妈妈”的关爱下,他们快乐成长,追逐美好未来。

  十五年一贯制,教育体系新突破

  张掖市特殊教育学校创建于1987年,是张掖唯一一所为听力、智力障碍学生提供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秉持“以爱为源,润泽生命”理念,学校不断探索创新。为推动推进“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张掖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实现特殊教育十五年全免费,落实多项保障政策,建成甘肃省一流的新校区。

  2024年1月,学校搬迁至新校区,开启特殊教育融合发展新征程。推动教育向“两头”延伸,设置学前部和职业高中部,形成“学前教育(康复训练)+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的十五年一贯制办学体系。与张掖市儿童福利院联合办学,开办学前部,成立学前融合教育发展共同体;职业高中部设置现代家政与服务专业,与用人单位合作“订单式”培养,根据学生能力分层教学,为残障儿童提供平等优质教育服务。

  爱与责任,陪伴成长每一步

  在这所学校里,老师们用爱与责任诠释着教育的真谛。汪丽芳老师深夜救助突发疾病的孩子,她的冷静与坚持让人动容;张佳薇老师耐心搀扶智力障碍学生进行康复训练,即使汗水湿透衣衫也从不放弃;王耀晖老师每晚给孩子讲故事、照顾生活起居,教他们生活技能,用耐心与细心陪伴孩子成长。

图为张掖市特殊教育学校学前部老师和孩子们在一起做游戏。张掖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这些老师中,有的尚未成家,却已承担起“妈妈”的责任。她们从最初的手足无措,到逐渐成长为孩子们最坚实的依靠。个体训课上,她们不顾喉咙沙哑,一遍又一遍纠正发音;康复训练课上,即使结果不尽人意,也始终坚持示范。

  沐浴着甘肃省“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的春风,张掖市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与残障儿童结成帮扶对子,老师们不仅给孩子买学习生活用品,更给予悉心照料与陪伴。孙凤琴老师从三年级开始帮扶一名学生,见证了他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巨大进步;张佳薇老师长期帮扶家庭困难的孩子,了解其家庭困境,希望社会给予更多帮助。每学期和假期,老师们都会家访,与家长共同商量教育孩子的方法。

  特色办学,挖掘潜能促发展

  为提供差异化个性化教育,学校秉持“尊重差异、开发潜能、面向全体、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打造特色品牌。将康复教育与体艺培养、技能训练与职业教育、融合教育与个别化教育相结合,以多种方式培育学生“八大核心素养”,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同时,加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推行“1+6+N”管理运行模式,带动全市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张掖市特殊教育学校,爱的教育与社会各界支持形成强大合力,助力特殊孩子成长。曾经的“受助者”正逐渐成为“助人者”,走进社会贡献力量。特殊教育的初心,是给予残障孩子平等受教育权利和优质教育服务,让他们在同一片蓝天下幸福成长。(完)

【编辑:刘薛梅】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