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4月22日电 (李婷)皮肤黝黑、眼神坚毅的申明义,是陇南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武都公路段一名普通的装载机操作手。今年,是他扎根公路养护一线的第三十二年。
寒来暑往,他见证了公路的变迁,公路也见证着他的坚守。三十二载,他与公路相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与塌方抗争,与积雪较量,与泥石流搏斗,与同事们一起守护着陇南山川间的条条“生命线”。
申明义的家就在汶川地震中的碧峰村,房屋倒塌、通讯中断。在这紧迫时刻,装载机操作手申明义迅速出动,面对时有发生的余震,山坡上飞滚的落石,他顾不上个人安危,来不及看望一下家人,毅然跳上自己驾驶的装载机,紧随第一抢修分队赶往国道212线孔家山路段。
山风卷起尘土盘绕在装载机旁,大大小小的悬石高挂在山崖上,随时可能跌落,面对危险的工作环境,他不断重复着前冲、起铲、后退、倒料这些动作,小心避让着尖利的岩石,尽量做到精准到位,不浪费时间。20个小时的高强度抢险作业后,国道212线47公里抢修任务全部完成。
在受困车辆司机的感谢声中,来不及打扫身上的尘土,顾不得短暂的休息,他又加紧赶往省道206线大姚路的抢修现场。
2008年5月16日中午,按照甘肃省交通厅“内保陇南,外援四川”的部署,申明义又随“甘肃省交通厅抗震抢险突击队”,跨过罐子沟省界进入四川青川县沙洲镇,参加了32公里受损公路的抢险工作。
在四川参加公路抢通,他克服了路况不熟、地质结构不明等重重困难,与同事们并肩作战,起早贪黑,不畏酷暑风雨,昼夜不息地抢险。多日的抢险使得他两条胳膊感到快要断了,双腿如同灌了铅一样沉重发麻,站都站不起来,可这一切他都顾不上了。在每天的抢通工作中,依旧都冲在最前头,拼命和时间赛跑。5月19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圆满完成了任务。
在四川抢通公路的战役中,他凭借娴熟技能和顽强作风,赢得了抢修队员和灾区群众的尊敬与赞扬,更赢得了四川同行的敬重。舍身抢险的申明义,2008年6月被推荐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寒来暑往,春去秋来,三十二载岁月悠悠而过。三十二年中,他缺席了无数个团圆夜,却从未缺席任何一次抢险,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常年风餐露宿,皮肤晒得黝黑泛红,妻子见状总是心疼不已。
有人问他图什么,他搓着满是老茧的手说:“看着车顺顺当当开过去,心里就踏实。”如今,52岁的他仍坚守一线。晨曦中,那台老装载机的轰响,仿佛在诉说一名装载机操作手最朴素的信仰:路在脚下,责任在肩;畅通一刻,坚守一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