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4月22日电 (李志斌 梁亚茹)“种党参、当归,挖黄芪苗子……”凌晨5点左右,定西市漳县贵清山镇的劳务市场已是人山人海,一个个“小老板”用工心切,吆喝声此起彼伏。
时下,正值中药材种苗采挖交易的黄金期,每天约有来自本乡镇,以及新寺、武阳、东泉等周边乡镇的1000多名村民涌入贵清山镇劳务市场,一些手脚麻利的群众甚至一天就能收入二百多元。
“前几年种的是豌豆,今年种二十几亩党参、当归,一天雇四五个人,有七八天就能种完。”贵清山镇种植户岳淑莲说。
近年来,漳县贵清山镇立足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将中药材种植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来抓。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发展致富带头人+农户”的发展模式,积极引导村民种植党参、当归、淫羊藿等中药材,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持续带动群众增收”的乡村振兴新路子,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就业岗位,端牢家门口就业增收“饭碗”。
贵清山镇安家门村村民王少辉,之前每年都要出去打工。他坦言,离家近还能赚钱的岗位其实不多。当听说家门口可以就业,就立马返乡,土地流转有收入,自己做零工,不仅赚钱还不耽误照顾家里。
“产业是群众就业的重要依托,近年来,漳县贵清山镇通过发展中药材产业,在实现群众增收经济效益的同时,带动剩余劳动力就近就业,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贵清山镇党委书记包小飞说,今年该镇种植淫羊藿、黄芪、党参等中药材16000余亩,中药材发展形势良好。
如今,在漳县贵清山镇,中药材种植不仅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更是带动群众增收的重要引擎。随着春耕的持续推进,中药材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收获着实实在在的幸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