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甘肃要闻> 正文内容
葡萄藤上的生命雕刻师:外科医生19年“针锋”守初心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3日 11:2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中新网兰州4月23日电 (杨艳敏)在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普外一科,白大褂翻飞的张鑫是同事眼中的“技术控”,患者心里的“生命守护者”。从2006年第一次上手术台手抖得险些掉落持针器,到如今能在毫米间完成精准手术,他用19年时光,在腹腔镜模拟箱的灯光里、葡萄藤的阴影下、无数个抢救的凌晨,刻下了医者仁心的深度。

  2006年那个颤抖的夜晚,主刀医生的批评让张鑫立下死规矩:每天提前1小时泡在手术模拟箱前。他在针尖绑细线练稳度,线不动才算合格;下班后把葡萄串挂在台灯下,用镊子剥葡萄皮练精细操作。葡萄汁在地板凝结成紫色斑痕,他一坐就是3小时。

  当腹腔镜技术刚起步时,张鑫花半个月工资买模拟箱放在卧室飘窗,深夜借着床头灯,左手举镜右手持钳,镜面上的雾气与汗珠,画出了他的“手术地图”。多个日夜的练习,让他从“持针器都握不稳”的新人,成为能在血管丛中“剔出”肿瘤、出血不到50毫升的专家。

  张鑫说,微创手术“像在钢丝上绣花”,而这手功夫,正是当年葡萄藤上的“笨功夫”。

  2023年冬,80岁的王大爷被胆管癌折磨得消瘦。面对“高龄、心肺功能差”的难题,张鑫翻遍20厘米厚的病历。凌晨,他对着3D影像推演,为老人制定ERCP搭支架方案。手术中,老人血压骤降,监视器画面抖动,他拇指轻推导管,如在石缝穿针。当金属支架撑开胆道,淤积胆汁涌出,手术室响起欢呼。术后第7天,王大爷递来甜苹果,床头柜上重孙的中考成绩单,是最动人的“术后评估报告”。

  同事们说,张鑫白大褂口袋里有手术记录单、润喉糖、止痛贴,手机永远充着电,锁屏是急救流程图。一次连续6台手术后打盹,听见走廊闷响,他鞋都没穿好就冲出去,跪在地上做心肺复苏30分钟,直到患者转危为安,才发现袜子已磨出洞。

  办公室墙上,那面“刀下有仁心,笔下有乾坤”的锦旗,是第一批规培生送的,如今他们已成骨干。带教时,他让年轻医生看“左手扶镜要像端着盛满水的碗”,握着实习生的手在模拟箱前练2小时,“外科医生没有捷径,只有手熟”。

  清晨7时的手术室,张鑫调整腹腔镜角度,准备挑战普外科的“珠穆朗玛峰”——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助手递刀时,他想起19年前那个手抖的自己。如今下刀、分离、止血,动作精准如齿轮。摘下手套,手背青筋凸起,掌心是无数次握刀留下的温润光痕。走出手术室,阳光在白大褂织出金线,远处家属道谢声里,他给妻子发消息:“今天手术顺利,晚上回家吃饭。”

  从对着镜子练习持钳的新人,到在“钢丝上绣花”的专家,张鑫用手术刀丈量生命厚度,在毫厘之间刻下医者仁心。他的故事里,有葡萄藤下的专注,有抢救时的担当,有带教时的传承,更有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这或许就是医者的初心:以技修身,以心济世,在时光里,成为患者的光。(完)

【编辑:杜萍】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