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4月23日电 (蔺淇)一条生态旅游线路,能解锁多少种新玩法?
在万象街看一场水舞灯光演艺秀,在姚寨沟里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又或者是在万象洞里欣赏上亿年形成的钟乳石……在生态资源丰富的陇南市武都区,文旅康养产业蓬勃兴起,绿水青山间发展的底蕴更加浓厚。
溪流清澈,蜿蜒绕寨而流,古韵盎然的村寨坐落于碧峰叠翠的翠谷之中。走进陇南市武都区姚寨沟,绿水、青山、古村、古桥相映成趣,游客漫步其间,仿佛置身于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山水画卷。
在武都,有这样一条生态旅游线路,以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万象洞为依托,总规划面积约48平方公里,将姚寨沟、千坝草原、橄榄新城等旅游板块串点成线、连线成面,促进城景融合发展,构建“朝九晚武”产业模式。
在姚寨沟,山水秘境激活乡村生态振兴。
一大早,武都蓝天幼儿园的孩子们就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姚寨沟,开展本月的春游活动。
“这是什么植物?刚才飞过去的是什么鸟?仙女湖又有什么传说?”孩子们边看边问,纷纷拿出画笔记录下眼前的风景。“让孩子亲眼看到,才能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蓝天幼儿园的梁老师说道。
姚寨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集古羌族遗址与藏羌风情于一身。这里群峰叠翠,林海翻涛,澄潭映碧,悬泉泻玉,奇峰异石间鸟鸣婉转,花香沁人,素有“陇上瑶池”的美誉。
一个中午,姚寨镇瑶池山庄的负责人王军都在忙着招呼客人。“在这里开农家乐二十几年,眼瞅着景区修得越来越好,设施越来越完善,客人一天比一天多,店里也在不断地改造升级,接纳更多的游客。虽然很忙,但心里高兴。”提到未来,王军干劲十足。
姚寨沟景区总体按照“一个街区、五大组团、八大村寨、十大打卡点”进行运营规划设计,并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发展目标,打造集休闲、观光、避暑、度假、餐饮、住宿、康养、会议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到哪儿都是风景,看哪儿都是美的。”这将成为姚寨沟最真实的写照。
在万象街,古建商业街撬动消费活力。
位于姚寨沟景区入口处,一条全长960米,围绕“聚人气、汇商气、强特色、促消费”的目标,打造以主题演艺、文化体验、美食畅享、潮流娱乐、品质度假、城市商业为核心的文旅商业集聚区——万象街,使景区与游客之间的“最后一公里”充满了创意、新奇和快乐。
“我们在万象街整体打造过程中,十分注重该街的串联功能。”武都万象景区党委副书记杨建辉介绍说。一方面是整个街区突出打造文化特色,从古老的神话传说到秦源文化,从三国时期的纷争到古道贸易的繁荣,每段历史都在这片土地上铭刻下不可磨灭的烙印。漫步于此,青石板路记录着岁月痕迹,百年建筑诉说着往昔故事,旧时光与新岁月在此间悄然接榫。
另一方面注重文化+商业的互动性、体验性,不仅有“高山戏”“池哥昼”等众多国家级、省级非遗演艺的融入,还可以观赏独有的灯光秀,品尝到陇南最地道的小吃,更有滨水休闲空间,以及充满生活气息的集市。让这个街区不仅有美食,有体验,还有回忆。
在万象洞,亿年洞穴催生文旅新链条。
一路向东,不一会儿就来到了万象洞。
踏入万象洞,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来到了一个光怪陆离、如梦如幻的世界。洞内钟乳石、石笋、石幔、石花等形态各异、琳琅满目,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洞顶、洞壁和洞底。“空廊深邃出尘寰,万象森罗一洞天。”无不让人叹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万象洞景区,历史悠久、声名远扬。然岁月流转,传统景区在时代浪潮中渐遇发展的瓶颈,如景点单一、受众局限、创新不足等。
“几年前我们就来过万象洞,但当时周围没有别的好玩的地方了,所以当天我们就坐车回家了。现在听说万象洞周围开发了不少景点,就趁着休假过来再玩一次。”家住四川广元的李女士说道。
老景点焕发新活力,生态旅游线路不断注入新元素、新业态、新玩法,推动万象洞景区从走马观花的“一日游”向深度体验的“多日游”转型升级。
为推动文旅康养产业进一步发展,武都立足于生态资源、气候条件和区位优势,不断拉大城市框架结构、丰富产业布局,加快万象景区建设,着力构建“大景区+全域游”格局,充分发挥甘陕川毗邻地区文旅环线战略联盟作用,依托精品线路、服务设施和特色文化聚游客,不断增强武都旅游吸引力。2024年,全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06.39万人次,同比增长59.68%;实现旅游花费53.11亿元,同比增长95.03%,均创历史新高。
文化场景化、场景主题化、主题线路化,以“一程多站”为特点的旅行线路,成为展示武都文化的巧妙窗口。除了万象景区这条线路,武都区还打造了裕河景区生态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能够满足游客“一站式”旅游需求。
从“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武都以“串景成链”的创新实践,不仅激活了沉睡的生态资源,更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与产业升级协同发展的新路径。未来,在这片青山绿水间,必将续写更多“诗与远方”的精彩篇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