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土高原的褶皱里,藏着千年未解的密码——一碗汤,盛着天圆地方。
一筷子菜,夹起忠孝礼义。这是毛井人用舌尖写下的家谱,是游子梦里回不去的乡愁。
当呼啸的北风卷过马大山时,张菊英的刀锋在萝卜上跳舞。这些晒了三百天的干白菜,是毛井女人用阳光酿的酒——没有鲜蔬的寒冬,她们把四季锁进瓷碗。
十大碗,又名“对对席”,是环县待客的最高礼遇。四碗肉、两碗丸子、两碗酥肉、两碗豆腐,十道硬菜层层叠叠,荤素交融。垫底的干白菜、黄花菜、萝卜片,是黄土高原的独特馈赠,每一碗都藏着匠心。
干白菜手工揉搓阴干,黄花菜采于含苞待放时微蒸晒制,羊肉酥肉以土鸡汤煨炖……古法传承,只为那口“天圆地方”的哲学意境。
四柱肉如山峦巍峨,象征忠孝仪礼;丸子圆润饱满,寓意天圆;酥肉棱角分明,暗合地平。碗底的干菜吸饱汤汁,肉香与草木香交织,这是黄土高原的味觉密码。
四柱碗要正南正北,排骨脊骨朝向主宾。在这里,忠孝不是刻在石碑上,而是烫在瓷碗里的规矩。土鸡汤在灶膛里翻滚,熬出的是阴阳调和的老滋味。
吃十碗席有讲究,先动丸子破天,后戳酥肉裂地——这是毛井汉子开席的暗号。
当城市的高楼吞掉月光,毛井人还在用瓷碗盛星辰。这十碗席,是黄土高原写给游子的信,邮戳是永远不改的家乡味。(张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