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企业动态> 正文内容
农发行甘肃省分行借“风”之力 绿能惠民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5日 08:18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中新网甘肃新闻4月25日电 (王茂盛)在陇东黄土高原的褶皱深处,一座座百米高的白色风车正以优雅的姿态划破长空。它们扎根于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的废弃矿山之上,将呼啸的山风转化为汩汩绿电,不仅点亮了千家万户的灯火,更激活了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这个由农发行甘肃省分行信贷支持的分散式风电项目,正书写着“绿能惠民”的生动实践。

  破局:从“风过无痕”到“点风成金”

  崆峒区曾是国家脱贫县和甘肃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2021年前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万元。这里虽坐拥9.96米/秒的优质风资源,却因资金短缺、土地分散等难题,长期陷入“抱着金饭碗讨饭”的困境。传统燃煤发电带来的生态压力与薄弱村集体经济相互交织,让2个乡、7个行政村的4000余名群众在脱贫与返贫的边缘徘徊。

  在此背景下,该行积极为当地政府和企业融资融智,崆峒区分散式风电项目规划出炉。省市县三级行联动建立“绿色通道”,从项目审批到首笔贷款落地仅用30天,创下全省碳减排支持工具首单记录。随着6台3.6兆瓦和1台3.4兆瓦风机在崔家咀、端立村等地拔地而起,荒山赤地开始涌动绿色生机。

  赋能:“三位一体”激活乡村造血功能

  项目建设中,“村企合作”模式让农民成为绿色革命的参与者、受益者。峡门乡颉岭村村民马占山算了一笔账,土地租赁年收入8000元,公益性岗位月工资2800元,加上年底村集体分红,全家年收入翻了两番。像他这样的受益者,在5个项目村已达2345人,其中44.98%为脱贫监测户。

  金融活水浇灌出多重效益,年发电2.5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7.6万吨;21.52万吨的年碳减排量,使每亿元投资减碳2.47万吨;7295亩植被修复让废弃矿山重披绿装。更深远的是,9500万元年营收中,超300万元反哺村集体,带动物流、运维等上下游产业,为乡村培育出可持续的“绿能经济”。

  创新:银政企共绘绿色发展新图景

  项目的成功,源自多方协同的创新实践。农发行甘肃省分行秉持服务实体经济宗旨,加大对风电项目的信贷支持,优化金融产品与服务,保障项目资金;地方政府创新“风电+生态修复”机制,将22处历史遗留矿坑改造为发电基地;企业推行“运维本地化”,培养出127名技术工人。这种“生态账本”与“经济账本”的统筹核算,使项目度电成本低于火电,实现环境治理与产业振兴的双赢。

  在麻武回族乡,曾经砂石裸露的矿场,如今已是绿草如茵的风电公园。53岁的护林员陈志刚感慨:“以前年轻人往外跑,现在家门口就能挣‘风光钱’。”随着三期工程覆盖小马村等最后盲点,清洁能源正以“分布式”形态融入乡村肌理。

  如今,随风旋转的叶轮已成为崆峒区的新地标。它们不仅输送着清洁电力,更传递着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当金融的智慧遇见乡村的禀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辩证法,正在黄土高原上写下最生动的注脚。这曲“借风之力”的绿色交响,正为西部乡村振兴奏响时代强音。(完)

【编辑:刘薛梅】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