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4月25日电 (屈东玲)近年来,红古区积极探索“文明实践+文化文艺”新模式,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辖区居民特别是老年群体打造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组建各级文化文艺志愿服务队,将秦腔文化与社区文化活动紧密结合,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戏曲盛宴在红古区的社区中接连上演。
秦腔声声传古韵,非遗传承有新人
在红古区龙源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每天上午都会传来高亢激昂的秦腔唱段。这里活跃着一支备受瞩目的龙源秦腔传承艺术团。走进实践站,能看到艺术团的成员们身着戏服,手持胡琴,在团长的悉心指导下认真排练经典剧目。
“我们从基本功练起,一招一式都要到位。”团长认真地介绍道。这支团队现有15余名成员,平均年龄65岁,其中还有不少是零基础的“银发学员”。尽管年龄偏大且基础薄弱,但成员们对秦腔的热爱让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坚持学习和排练。
秦腔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在龙源社区找到了新的舞台。艺术团定期在社区惠民演出中亮相,他们的表演声情并茂,一招一式都展现出秦腔的独特魅力,广受居民好评。每一次演出,都仿佛带观众穿越回了那个古老的年代,让大家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这些“银发演员”们用自己的行动,为秦腔的传承和发展贡献着力量,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上了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
舞步翩跹展活力,志愿服务暖人心
与秦腔艺术团的传统韵味不同,志行公益联合会《文艺志愿者团队》则以多元化的现代艺术形式活跃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这是一支由80余名中老年人组成的团队,下设舞蹈队、广场舞队、锅庄舞队和秧歌队。
每逢节庆,这支团队便成为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艺汇演的“主力军”。他们的表演风格多样,充满活力,舞步翩跹之间,展现出了中老年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无论是欢快的广场舞,还是具有民族特色的锅庄舞和秧歌,都能让现场气氛热烈非凡。
除了在社区演出,团队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他们定期到养老院演出,用歌舞传递温暖。“每次看到老人们跟着音乐打拍子,我们就特别有成就感。”祁团长感慨地说。在养老院的舞台上,志愿者们用精彩的表演为老人们带来了欢乐,也让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文明实践助力,文化养老显成效
红古区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作用,为文化文艺志愿服务队提供了排练场地和演出机会,这些志愿服务队不仅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更带动了社区的文化氛围。
如今,文化文艺志愿服务队成员们的身影活跃在社区的各个角落。秦腔团在非遗展演中传承文化根脉,让古老的秦腔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志愿者团队用歌舞传递文明新风,营造了积极向上、和谐友爱的社区氛围。
红古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继续深化“文化养老”模式,不断拓展文明实践的内容和形式,让更多老年人在文明实践的舞台上老有所乐、老有所为。通过持续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社区的和谐稳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唱响属于红古区老年人的“幸福夕阳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