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政法警务> 正文内容
武山县法院:调解赋能化纠纷 情法并用促和谐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07日 14:37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中新网甘肃新闻5月7日电 近日,武山县法院洛门法庭通过精准调解,成功化解一起离婚纠纷案件。在承办法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当庭达成调解协议,原告孟某某一次性支付孩子抚养费60000元并现场履行,案件从立案到案结仅用时16天,充分展现了人民法庭在基层矛盾化解中的前沿阵地作用。

  柔性调解介入,平衡双方诉求

  原告孟某某与被告康某某因家庭矛盾分居五年,婚姻关系名存实亡。原告起诉要求离婚并按月支付抚养费,而被告考虑到孩子长期随其生活,提出一次性支付抚养费的需求。承办法官立足“案结事了人和”目标,抓住双方均有离婚意愿的共识点,耐心释法析理,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抚养义务履行方式等角度引导双方理性协商。通过梳理抚养成本、经济能力等实际情况,促成双方在抚养费支付方式上达成一致——原告自愿一次性支付60000元抚养费并当场履行,既减轻了长期履行的诉累,也为孩子成长提供了稳定保障。

  程序规范透明,保障诉讼权利

  庭审中,法庭严格遵循法定程序,向双方当事人释明简易程序适用规则、回避权利及调解自愿原则,充分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在确认双方均无回避申请、同意调解后,审判团队全程规范记录,确保调解过程公开透明。针对原告提出感情破裂事实,法庭认真释明了相关法律法规,既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也为调解协议的履行奠定法治基础。

  高效实质解纷,彰显司法效能

  本案从立案到调解结案,用时短、效率高,得益于洛门法庭“调裁结合”的工作机制。承办法官主动把握调解时机,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前提下,以“当庭履行+即时签收”模式促成协议落地——抚养费现场交付、调解书当场签署,彻底消除后续执行隐患,实现“纠纷一次性化解”。案件受理费减半收取并明确负担主体,既减轻当事人诉讼成本,也体现了司法资源的优化配置。

  修复家庭关系,传递司法温度

  调解协议不仅明确离婚及抚养事宜,更细致约定原告探望权及被告配合义务,为单亲家庭亲子关系的延续提供制度保障。法庭在纠纷化解中始终秉持“柔性司法”理念,既依法确认婚姻关系解除,又通过调解修复家庭破裂后的抚养、探视等关联关系,最大限度减少离婚对未成年人的情感伤害,彰显司法对家庭伦理的关怀。

  此次调解是洛门法庭践行“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近年来,该法庭聚焦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基层多发矛盾,通过“法官主动介入、程序灵活适用、权益即时保障”的调解模式,将大量纠纷止于诉前、化于庭内,年均调撤率达60%以上。本案的成功处理,不仅为类似案件提供了可复制的解纷样本,更以“案结事了”的实际成效,诠释了人民法庭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减压阀”“稳定器”的重要作用。

  下一步,武山县法院将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通过优化调解流程、加强司法指导、延伸服务触角,让司法的力度与温度惠及更多群众,为乡村振兴和基层社会和谐稳定筑牢法治根基。(完)

【编辑:杜萍】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