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丝路新语> 正文内容
泥泞求学路走出的她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10日 11:22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中新网甘肃新闻6月10日电(马晓林 梁文博 海燕燕)在西宁市湟源县检察院的办公室里,杨玉梅低头专注地打印材料,高高扎起的马尾随着动作轻轻晃动,专注的眼神透着干练。举手投足间,知识女性的自信光芒自然流露,谁能想到,眼前这位从容工作的姑娘,曾完成从西北山村到“双一流”大学的逆袭,用知识书写了属于自己的奋斗传奇。

  杨玉梅出生在临夏州广河县三甲集镇东关村的小山庄。在传统农村观念里,女孩被期待“识得几个字,嫁个好女婿”,不少人初中毕业就放弃学业。

  幸运的是,杨玉梅有开明的父母。没读过书的母亲不愿女儿重复自己的人生,父亲也全力支持她求学。杨玉梅每日顶着烈日往返,遇下雨天,土路泥泞,自行车轱辘常被泥巴塞满,她只能用树枝一点点清理后继续赶路,到校时浑身湿透,常错过早自习。这段经历非但没磨灭她的意志,反而让她更珍惜学习机会。

工作中的杨玉梅。(资料图)广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凭借勤奋,杨玉梅2011年考入临夏回民中学重点班。此后三年,教室、图书馆、操场,晨曦与暮色中,都有她苦读的身影。2014年高考,她以500分考入兰州城市学院。

  大学时,杨玉梅因热爱文学,从人力资源管理心理方向转专业到汉语言文学。为补回落下的一年课程,她每天奔波于不同课堂,别人休息时她在学习,最终一年学完两年课程,顺利通过考试。大三时,当多数同学专注本科学业,她却决心考研。尽管就业是更现实的选择,但她不愿未来后悔,毅然踏上备考之路。经过一年多努力,她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实现从普通二本到“双一流”大学的跨越。

  初入华东师大,与优秀同学相比,来自大西北农村的杨玉梅感到差距明显,但她并未自卑。为减轻家庭负担,她勤工俭学,发传单、进电子厂。跟随导师整理古籍期间,她每日往返于学校与图书馆,以顽强毅力“扎根”图书馆,最终完成三十多万字毕业论文,还与导师合作出版专著《胡俨集》。

  2021年,杨玉梅在毕业答辩同时参加青海省定向选调考试并顺利通过,同年8月入职湟源县人民检察院政治部。试用期满后,她到湟源县城关镇居士浪村担任村主任助理。

  在基层的两年,身为农民子女的她,与村民天然亲近,即便解决小事也让她倍感价值,这份工作也获得领导同事的认可。湟源县检察院政治部副主任高燕评价她:“勤于学、勤于思、勤于做,为人真诚、工作认真。”

  如今扎根青海的杨玉梅,依旧保持学习热情。作为村里第一位女大学生、研究生,杨玉梅希望用自身经历告诉大家,女孩读书同样能拥有精彩人生。(完)

【编辑:刘薛梅】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