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6月10日电 (徐创东)在近日举行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中国工商银行武威分行再次荣膺“全国文明单位”称号,以六年深耕实践的扎实步履,成功探索出“党建铸魂、文明塑形、服务惠民”的特色发展路径,让“全国文明单位”的金字招牌在服务地方发展中熠熠生辉。
党建领航聚合力 文明创建树标杆
党建与文明创建深度融合,如同双轮驱动,为金融事业注入澎湃动力。该行构建“三纵三横”创建体系,纵向建立党委-支部-党员三级责任链,横向贯通经营发展、队伍建设、社会服务三大维度。党委中心组创新“理论+实践”学习模式,围绕光伏治沙、现代农业等特色产业,推出“种植e贷”等多款专属产品;强化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学习,组织党员干部赴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沉浸式学习,将凉州战役精神、武威“四史”教育内涵等转化为支持实体经济的行动自觉,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各项经营工作连年迈上新台阶。全行重点领域信贷投放成效显著,绿色信贷占比达38%(增速21%);制造业贷款达1.64亿元(覆盖52户);专精特新和高新技术贷款8410万元,近三年向武威大基地企业和新能源项目投放贷款增速度超53%,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治理双赢,以金融笔墨书写生态治理新篇章。
服务实体显担当 金融活水润城乡
文明创建工作的成效与成色,需要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最重要的“度量衡”。在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该行大力推广“养殖e贷”“种植e贷”“农资e贷”等产品,累计发放各类贷款近1000万元,助力移民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在凉州区九墩滩治沙基地,该行为三峡新能源(武威)公司投放3.5亿元项目贷款,支持“板上发电+板下治沙”生态工程,让万亩沙海变身“蓝色光伏海洋”,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治理双赢;在天祝松山镇种植示范基地内的金色丰农公司,该行以“种植e贷”为企业投放300万元信用贷款,精准滴灌高原菌菇产业,使这家成立仅1年的农业企业已带动周边300余户农户通过高原夏菜、食用菌种植实现增收;在民勤蜜瓜种植基地,该行创新“蜜瓜贷”精准滴灌“产业田”,今年已发放蜜瓜贷843万元,直接带动标准化种植基地不断扩大,“金融+科技+产业”融合模式,使乡亲们深深地感受到“‘蜜瓜贷’甜了产业,更甜了生活”。
这些仅仅只是工行武威分行积极加大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和乡村振兴的几个缩影。近年来,工行武威分行在强化制造业信贷支持的同时,还瞄准辖区百强民营企业、全国农业龙头企业、房地产协调机制项目贷款等领域,多点发力,实现了普惠金融信贷支持小微企业的历史性突破,普惠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发放普惠贷款余额近9亿元,服务小微企业900余户(增速28.7%);新增“种植e贷”“养殖e贷”“农资e贷”2亿元,服务三农客户230多户;个人住房贷款超17亿元,为辖内乡村振兴、民营普惠、民生保障与消费提振源源不断地输送金融“活水”,在有效降低客户运营成本中,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金融为民”的初心。
文明实践树新风 责任金融暖人心
该行将文明基因植入经营血脉,通过“三维聚力”厚植责任金融沃土:体系化组建金融宣讲、志愿服务、无偿献血等专业团队,常态化开展学雷锋行动月、重阳敬老日、扶贫捐赠、植树造林等品牌活动,精准化构建从社区帮扶到乡村振兴的文明实践网格。聚焦“一老一小”的特殊群体需求,创新打造适老服务驿站、儿童金融课堂等特色场景,让文明星火随金融服务触点燎原城乡。
在广场反诈宣传的活动中,在手机银行的教学岗,在慈善捐赠的队伍里.。。该行志愿者身影始终活跃在文明践行最前沿。2024年,该行还投入8万元专项基金,建成天祝县铁腰村乡村振兴数字展播平台,完成民勤县两村惠民亮化工程,用“工行温度”点亮了美丽乡村夜空。
文化铸魂强根基 创新驱动向未来
站在新起点,该行深植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基因,通过“岗位明星”“营销能手”等标杆选树活动,持续激发员工争先创优意识。截至目前,已选树表彰总行级“大行工匠”1人、“总行最美家庭”1户,5名员工家庭获评“甘肃省分行最美家庭”,4人当选甘肃省分行巾帼岗位标兵,116人荣膺2024年度市分行“岗位明星”,通过典型引领和构建“个人建功+家庭创优”的立体化文明生态,着力了营造积极进取、务实笃行的创优氛围。
从营业网点的微笑服务到沙漠腹地的光伏矩阵,从智慧银行的数字革新到乡村振兴的深耕细作,工行武威分行正以文明创建为笔,以金融服务为墨,在河西走廊书写着新时代金融报国的壮美画卷。正如该行负责人所言:“荣誉不是终点,而是深化‘金融+文明’实践的新起点,我们将继续让文明之光照亮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