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6月14日电(魏建军)14 日,第七届甘肃・崇信发展大会暨雨森纸制品招商大会在平凉市崇信县举行,30个项目签约总投资30.8亿元,覆盖纸制品、煤炭清洁利用、平凉红牛等六大重点产业链。
这场大会以 “资源转化 + 链式发展” 为核心逻辑,勾勒出西部县域经济从资源依赖向产业集群的转型轨迹。崇信县县长刘小平表示:“以‘尊崇信任’精神为基,用高效政务环境保障项目落地,让投资者感受崇信温度。”
资源禀赋:从 “单一能源基地” 到 “产业矩阵” 的价值重构
崇信作为陇东能源基地核心区,已探明煤炭储量18.8亿吨,核定产能1290万吨,火电72亿度,年可利用工业蒸汽超300万吨。“低成本能源优势与农业资源禀赋,构成了轻工业发展的沃土。” 平凉市政府副市长古小冬说。
这种优势在签约项目中具象为:雨森集团36万吨高档生活用纸项目依托工业蒸汽成本优势,于2025 年5月投产,填补西北高档生活用纸生产空白;同时,腐竹加工、年产2万吨冰糖加工等农业深加工项目与煤矸石综合利用工程形成 “能源 - 产业”协同链条。
作为全国优质肉牛优势产区,平凉红牛品牌价值达223亿元,本次签约的红牛养殖场建设项目直指 “养殖 - 休闲食品开发” 全产业链升级;设施蔬菜、优质苹果产业则通过芹菜基地、果品渠道拓展项目,构建 “种植 - 加工 - 销售” 闭环。崇信县委书记杨聪强调:“30 个项目覆盖六大产业链,正是要打破‘挖煤卖煤、种果卖果’的传统模式,实现资源增值。”
链式发展:雨森项目撬动西北纸制品产业集群
雨森项目的战略意义远超单个工厂产能 —— 其作为 “链核”,同步带动生活用纸深加工、彩印包装生产基地等 6 个配套项目签约,形成从原纸生产到终端包装的完整链条。他们的目标是打造立足西北、辐射中亚的纸制品产业生态圈。
该项目投产后可实现西北市场30%的高档生活用纸自给率,而工业集中区跨境电商产业园项目将打通中亚销售渠道,形成 “生产 - 销售” 闭环。
崇信的产业链思维更体现在 “技术 - 市场 - 区域” 三维协同:上海汉行科技等企业洽谈技术合作,散花沟农文旅康养综合体项目推动 “纸业 + 文旅” 跨界融合。古小冬评价:“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串产业、形成一片园区,这是县域经济集群发展的典范。”
营商环境:从 “政策优惠” 到 “生态赋能” 的治理升级
雨森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用 10 个月的 “崇信速度”,成为营商环境的最佳注脚。崇信推行 “一企一策” 全流程跟进,企业投资 “拿地即开工” 常态化。杨聪承诺:“以更有力的政策、更务实的服务,让项目‘落得下、长得大’。” 这种效能源于其全省 “十强县” 综合实力 —— 县域竞争力、城乡融合力等跻身全省前列,斩获 “全国文明城市” 等 20 余项国省荣誉。
制度设计上,崇信将 “尊崇信任” 精神转化为 “零时差” 保障机制:甘肃省国际物流集团优化供应链,跨境电商产业园对接国际市场。保定雨森卫生用品公司总经理苏马力坦言:“选择崇信,因其不仅有政策,更有政策落地的能力。”
战略定位:在 “一带一路” 中重塑区域价值
借西部陆海新通道、绿电直连等国家战略东风,崇信以省委 “四张牌” 战略为纲:打 “区位牌” 成为连接西北与中亚的产业节点,打 “资源牌” 推动能源农业向产业竞争力转化。散花沟农文旅综合体整合 3200 年古槐、武康王庙等资源,打造 “陇东文旅地标”;跨境电商产业园依托平凉 “一带一路” 节点地位,构建国际贸易通道。
30 亿元签约是起点,崇信目标 5年至8年形成纸制品年产值超 50亿元、煤炭清洁利用超80亿元的产业格局。煤矸石综合利用、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等项目暗合 “双碳” 战略,雨森节能技术与 “绿电直连” 形成政策呼应。
深层启示:县域经济转型的 “崇信范式”
这场大会揭示西部县域发展三重逻辑:资源转化的 “乘法思维”(能源 + 农业跨界增值)、产业升级的 “生态思维”(龙头引领配套集群)、区域竞争的 “价值重构”(国家战略中找定位)。当 30 亿元资本投向这片热土,实则是对其 “资源 - 产业 - 区位” 转化能力的认可。
正如杨聪所言:“崇信以海纳百川的胸怀,与投资者携手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 从周先祖公刘农耕文明到唐将李元谅筑城精神,再到 “六位一体” 的当代崇信精神,这座陇东小城正以产业变革为笔,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书写县域转型的鲜活样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