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6月16日电 (艾庆龙 崔皎)提及县域治理中的环境整治难题,“脏乱差易反复”“投入大见效慢”常被视为难以攻克的“硬骨头”。但临夏州临夏县以“1+4+1”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机制破局,将“治理顽疾”转化为“生态蝶变”,曾经拥堵杂乱的街巷,垃圾堆积的村落,如今已蜕变为整洁有序、绿意盎然的宜居家园。
今年,临夏县持续深化全域无垃圾治理,以机制创新破局。在“1+4+1”治理架构中,党政主要负责人牵头的工作专班统筹全局,定期协调解决整治难题,保障政策落地与资源整合;县城环境、农村环境等4个专项小组,依据“管行业必须管环境”原则,分领域开展专业化治理;配套制定的干部包抓制度,将县城主干道与乡镇道路分段包联,形成全域责任网络,确保整治工作事事有落实。
整治行动中,“六好标准”引领环境提质升级。全域开展拉网式清理,城乡垃圾、废旧农膜得到有效处置;交通设施修复、违停整治、违法查处多管齐下,交通秩序明显改善;城区绿化养护与农村大规模造林同步推进,构建起生态景观;基础设施排查更换力度加大,居民的满意度显著提升。
针对城乡差异,临夏县实施“双轮驱动”。城区以网格化治理推动服务下沉,党员干部包联网格,解决民众身边事;乡村依托乡村建设工程,推进“厕所革命”,创建多个示范村、“和美乡村”,开展“美丽庭院”评选。线上线下结合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化解大量矛盾,乡风文明持续向好。
长效治理方面,“周五上街”制度带动民众参与,“门前三包”“商户五包”压实责任;市场化运营实现城区环卫专业管护、农村垃圾日产日清;“红黑榜”督导机制通过常态化督查,以奖惩结合保障整治成效。
临夏县用“1+4+1”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机制,啃下了环境治理这块“硬骨头”。从责任明晰的治理架构,到提质升级的整治标准;从城乡有别的推进策略,到全民参与的长效机制,每一步探索都让环境改善落到实处。这一机制不仅重塑了城乡面貌,更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民众参与、长效治理的环境整治新路径,为县域高质量发展绘就了美丽底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