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6月17日电 (魏建军)当西北高原的阳光为静宁苹果镀上金辉,平凉市正以创新实践书写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2025年以来,平凉锚定“壮骨夯基、转型领跑”发展主线,将苹果生产、库存管理与市场销售编织成紧密协同的“三链网络”,以“科学谋划筑基、数字赋能增效、品牌招商拓市”三大战略组合拳,让库存苹果从“枝头”到“案头”,化作农民增收的“源头活水”。
数据见证突破:2024年产季,平凉苹果总产量飙升至254万吨,较2023年增长12.9%;果品一产产值达150亿元,涨幅25%;农民人均果品收入突破7300元,增长9.7%。更亮眼的是,库存苹果销售交出“逆袭成绩单”——94.59万吨“沉睡”果实成功出仓,同比增长36%;销售额达86.55亿元,涨幅高达67%。数字跃动的背后,是平凉探索出的产业振兴新路径。
产业链筑基:从“种得好”到“存得优”,筑牢品质根基
在平凉,苹果产业升级始于“泥土里的深耕”。一份《2025年度全市“静宁苹果”产业链建设重点工作安排意见》,如同产业发展的“作战蓝图”,通过标准化管理、产业化发展、品牌化营销三大提升行动,细化出14条精准举措,并以“挂图作战”机制压实责任,让规划落地有迹可循。
借智借力谋长远,平凉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苹果产业协会,绘制产业布局、产品布局、市场布局中长期规划,制定“静宁苹果”(红富士)系列团体标准,从采后预冷到分级包装,每项环节都有严苛技术指标护航。果业专家化身“田间教授”,深入重点乡镇开展507期专题培训,7.665万人次果农从中受益。技术赋能下,2024产季苹果单产提升至1.7吨/亩(同比增长13%),优果率跃至76%;102.85万吨苹果“住进”科学仓储,其中农户自贮58.69万吨(同比增长31.36%),人均贮存增值超2000元,品质与效益双丰收。
数字链赋能:从“线下等”到“云端推”,点亮智慧销售
当数字浪潮席卷农业,平凉果断“触网”,用数据与技术重塑苹果销售格局。新华·静宁苹果价格指数成为产业的“市场指南针”,26期指数发布为果农果企精准锚定“黄金卖价”。依托“展销推介+电商销售”双轮驱动体系,平凉搭建起线上交易闭环——果企、合作社“云端亮相”,产品展示、在线交易、物流配送无缝衔接。2025年,全市线上销售库存苹果12.8万吨,销售额11.63亿元,同比涨幅均超30%,“指尖上的销售”蓬勃兴起。
更值得关注的是,“基地+企业+商超(客户)”订单模式与数字化深度融合。崇信县、灵台县率先破局,通过视频看园、实景图片等“云展示”,搭建起客商与产地的“空中桥梁”。崇信县龙泉源公司采前锁定2800万元订单,灵台县4000亩果园提前找到买家,“未采先销”的创新模式为产业注入新动能。
品牌链拓市:从“地头售”到“全国销”,打响产业名片
以“静宁苹果”国家级产业集群为目标,平凉奏响品牌强音。2025年谋划111项产业链重点项目,计划投资47亿元,85个项目已破土动工,开复工率81.7%,高标准果园、数字化储选中心等工程拔地而起,夯实产业发展硬实力。
招商“组合拳”频频出击:3月,链主企业北上京津冀,签约6.5亿元冷链物流项目;4月,副市长何鹏峰带队南下成渝,在彭州举办专场推介会,19个优质项目亮相,现场签约9项,揽金5.2亿元。与7家企业签订8.18万吨销售订单,让静宁苹果从西北地头走向全国餐桌。甘味出陇销区行活动中,“静宁苹果”品牌影响力如涟漪般扩散,成为乡村振兴的闪亮名片。
从黄土高原的青翠果园,到千家万户的甜蜜餐桌,平凉以“三链协同”激活产业活力,让苹果产业真正成为助农增收的“强引擎”。未来,这座陇原之城将继续深耕绿色发展,书写更多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时代篇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