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6月18日电 今年以来,兰州市城关区把深化移风易俗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突出重点、统筹推进,采取多维度、立体化的策略,将“文明婚俗”理念深植于基层治理之中,稳步实施“移风易俗”十大行动。通过贴近实际、贴近民众的务实举措,引领民众和家庭共同破除陈规陋习,以移风易俗“小切口”推动城市建设“大文明”。
城关区盐场路街道罗官村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在上级法律法规的统一指导下,共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12条,其中修订2条,新增1条,并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倡导厚养薄葬,遏制大操大办,抵制陈规陋习。
近年来,针对索要高额彩礼、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问题这一现象,盐场路街道组织各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等“关键少数”深入学习相关文件精神,严格执行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两报告一承诺”制度,加强对操办相关活动的行为规范和纪律约束,充分发挥了“头雁效应”,成为坚决抵制高额彩礼、倡导婚俗新风的倡导者、实践者、引领者。
针对高额彩礼问题,张掖路街道充分挖掘本土治理资源,构建起双轨并行的调解体系。一方面,组建由老党员、退休教师等德高望重人士构成的“红白事议事会”,制定《婚嫁新风公约》,明确彩礼上限、婚宴规模等具体标准,为移风易俗工作提供制度支撑。另一方面,依托“社区—网格—楼院”三级管理架构,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开展常态化走访排查。对适婚家庭进行“一对一”政策解读,对出现高额彩礼苗头的家庭,联合议事会成员开展“拉家常式”调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