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集团投资建成临夏州首座玻璃温室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繁育项目 用“金种子”激活乡村产业振兴新动能
仲夏时节,万物丰茂。在积石山县安集镇安家湾村,由金川集团出资建设的临夏州首座玻璃温室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繁育项目正式投用。
玻璃温室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繁育项目是集脱毒技术研发、种苗繁育、种源储藏、示范推广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项目,由临夏州农科院提供技术服务,将助力积石山县破解种业“卡脖子”难题,推动马铃薯产业在提质增效上迈出关键一步,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传统马铃薯经过多代种植后,留种容易导致病毒累积,畸形缺陷、次生串薯、空心黑心、失水萎蔫等现象严重,口感与数十年前相比差别很大,亩产降幅在30%以上。”临夏州农科院组培中心主任刘小琅介绍,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繁育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环节,通过无菌化组培炼苗移栽,繁育出优质健康的种薯。
本着发展生态农业、科技农业,推动马铃薯种业安全高产的理念,金川集团出资支持安家湾村启动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繁育项目,以“企业+科研院所+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全县扮演起了“吃螃蟹”角色。
安家湾村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繁育项目总投资548万元,分为三个阶段建设。2023年,金川集团出资200万元,建成645平方米多功能储藏室;2024年,出资88万元,整合积石山县200万元乡村振兴资金,建成智能玻璃温室和无菌组培室;2025年,出资购置配套农机装备设施。经过三年建设,形成了一套从组培实验到种苗繁育,再到种源储藏“三位一体”的基础设施。
在技术创新运用方面,项目采用临夏州首创的智能玻璃温室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繁育设施,通过茎尖剥离技术清除病毒源,结合智能化组培育苗,培育无病毒、高纯度、长势旺的“芯片级”种苗;采用水肥一体化农业技术,将可溶性肥料按作物需求精准配比,定时、定量、定位输送到种苗根部,实现高效生长。同时,采用积石山县首家集喷淋雾化、温度控制、采光调节、换气循环、环境监测于一体的温室自动化配套系统,阻止病虫侵害,稳定生长环境,及时补充营养。
温室内拥有12张自控苗床,育苗面积达475平方米,每年繁育原原种30万粒,再对原原种进行派生繁育,可生产约100亩的原种,这些原种再被二次派生繁育,又可生产约1000亩的商品薯,然后销售到农业种业部门,向各乡村分配种植。在这三级薯种同时繁育的生产局面中,商品薯种呈几何倍数增长,亩产较脱毒前增产25%以上,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走进项目现场,密闭透明育苗盒中的脱毒马铃薯幼苗逐根扦插于苗床蛭石基质,伴随着自动喷雾、温控、采光、换气系统的开启,一株株嫩绿的芽叶微微摆动,一派绿意盎然的室内栽培场景跃然眼前。
“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繁育技术落地将助力我们吃到安全可口、无毒无害的绿色农产品,儿时的味道又回来了。”安家湾村党支部书记马成明难掩喜悦心情:“种子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的目标不仅是丰收,更是用科技重塑农业未来。”
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繁育项目的实施,填补了积石山县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及原种的空白。随着产业的深入发展,必将辐射周边地区构建起现代化种业供应链。同时,为村上的弱劳动力提供了一份足不出村的工作。全村有近80名农户选择在这条产业链上务工,将很好地补贴家庭开支。
“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繁育项目,是新技术、新设施、新品种在安家湾村的成功实践,也使集团在帮助帮扶村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探索出一条新路子。”金川集团驻积石山县帮扶工作总队负责人杜兴太说:“我们不仅要让帮扶的‘金种子’扎根沃土,更要实现种源革命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实现产业升级、农户增收、生态良好的目标。”(金川集团新闻中心全媒体记者 曹三成 王兴全 张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