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永昌】永昌:一城文明风 满目皆新景
仲夏时节,漫步在永昌县城,只见绿树掩映、繁花似锦、远山青黛、绿水奔涌;公园里、广场上市民载歌载舞,文明活动如火如荼;秩序井然的车流,整齐干净的小区,随处可见的“志愿红”……每一个细微之处,都见证着永昌县创建文明城市的斐然成效,一幅幅以文明为符号的幸福画卷正徐徐展开。
近年来,永昌县精神文明建设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聚焦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等重点工作,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全社会树立文明观念、提高文明程度、形成文明风尚,推动人民群众携手共赴“文明之约”,让文明之花开遍永昌大地。
“文明交通”同心同行
城市文明,交通先行。永昌县聚焦智慧城市建设,多措并举打造文明有序出行环境,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在永昌县各幼儿园及中小学校门口,随着放学铃声响起,孩子们快速整队走出校园。校园门口除了翘首等待的家长,还能看见那些熟悉身影——执行护学任务的交警。永昌县结合校园周边道路交通环境、学生上放学时段和交通流量等特点,科学优化警力部署,统筹设置护学岗,全心全意守护“上学路”,确保校园周边道路安全畅通。校园门口的这一抹“警色”,逐渐成了孩子们日常中最暖心的陪伴。
文明交通出行是城市形象的一张名片,能折射出广大交通参与者的文明素质,体现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为引导广大市民养成文明出行习惯,永昌县对骑行电动车未佩戴头盔等行为开展专项整治,并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常在”行动及“亮尾行动”,通过宣传教育、以案说法、集中整治等,让广大驾乘人员充分认识到不佩戴头盔、闯红灯、超员超速、疲劳驾驶、驾驶报废车上路等交通违法行为的危害,引导交通参与者严格遵守交通法规,自觉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
“光盘行动”蔚然成风
民以食为天,食以俭养德。近年来,永昌县持续推进“文明餐桌”行动,大力倡导我“光盘”我光荣,拒绝“舌尖上的浪费”,用“小餐桌”带动城市“大文明”,引导广大市民自觉养成勤俭、理性、健康、安全的消费方式。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生平一生浸在稻田里,把功勋写在大地上……”活动中,永昌县第四幼儿园的老师们通过阅读绘本故事、趣味问答等方式,潜移默化地给小朋友们灌输勤俭节约的理念,引导大家要学会节约粮食、爱惜粮食,将节约意识内化于心、节约习惯外化于行。
餐桌文明不仅是社会文明的缩影,也是城市文明的窗口之一。近日记者在永昌县各大餐饮场所,看到餐厅内随处可见“节约粮食”“文明点餐”“光盘行动”等宣传标语,餐桌上都设置了公筷公勺分餐夹,让人感受到一种文明和谐的就餐氛围。“我们在各场所开展了多次制止餐饮浪费的集中宣传活动,倡导广大市民从我做起,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积极践行‘光盘行动’。”县市场监管局干部文芙蓉告诉记者。近年来,永昌县始终将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与倡导移风易俗、厉行节约新风尚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全面简化乡村红白喜事自办宴席,积极推行“六凉八热”及“一碗菜”待客方式,并督促引导餐饮服务经营者及广大市民纷纷行动起来,共同推动“文明餐桌”行动,切实杜绝餐桌浪费。
今年,永昌县将持续深入开展制止餐饮浪费工作,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全方位、多渠道开展反食品浪费宣传,并继续发布《厉行勤俭节约制止餐饮浪费倡议书》,督促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引导广大群众通过实际行动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共创文明、健康、绿色生活。
“移风易俗”浸润民心
婚丧嫁娶大操大办、讲排场的少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多了;闲暇时,喝酒、打牌、闲聊的少了,读书、看报、健身的多了……当下,反对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反对大操大办、提倡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蔚然成风。
“巾帼红娘”牵线不牵高价彩礼,红白理事会里议出“文明公约”……近年来,永昌县移风易俗工作紧扣“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的目标任务,依托红白理事会常态化运行,以推动文明婚俗、文明殡葬为重点,不断破陈规、除陋习、树正气,逐步实现移风易俗常态化、婚丧事宜规范化、乡风民风文明化。
同时通过组建“线上+线下”宣传网络,创新打造“云上南龙”“小北在线”“语润永昌”等本土宣传品牌,将移风易俗编成30余首朗朗上口的小戏小曲,把“大道理”化作“家常话”,万份创意海报与《八说移风易俗》快板声交织传播。11个理论宣讲示范点变身“文明驿站”“新词老调”在田间地头传唱。
创新构建“政府引导+群众自治”治理模式,截至2024年年底,永昌县89支“巾帼红娘”志愿队搭建诚信婚恋平台,11个公益红娘工作室开设反诈课堂,青年联谊会参与超2000人次。推行“红白事操作指南”,规范酒席规模、殡葬服务等18项标准,专项检查覆盖全县45家殡葬服务机构。“孝善大锅菜”“婆媳互夸会”等特色实践获人民日报等央媒点赞,简办新风为群众节约支出超千万元。
永昌县将持续培育文明乡风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挖掘优秀家风家训,纳入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美丽庭院示范创建等活动。目前,145户各级最美家庭中,6户移风易俗典型成为乡邻“活教材”,37位道德模范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创新开展的“婆媳互夸会”打破传统隔阂,“家家幸福一元捐”汇聚善意暖流,让“孝老爱亲”从家训变成村约。持续开展“家家幸福一元捐”“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等活动,以“小家”文明带动“大家”和谐,掀起了一股弘扬向上向善、尊老爱幼、团结和睦、邻里友善的优秀传统美德热潮。
载文明而驰,沐清风前行。今日的永昌,劲吹文明新风,街头巷尾盛开志愿之花,一颗颗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正植根这片沃土,以各种方式融入群众生活,在群众心中悄悄发芽、开花、结果,不断书写着从“文明实践”到“实践文明”的崭新篇章。
记者:张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