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6月19日电 (张凡)近年来,庆阳市镇原县坚持“文化为民、文化惠民、文化富民”理念,以创新服务形式、深挖文化资源、培育文明新风为抓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让文化成果惠及千家万户,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镇原县成立县文艺服务中心,组建“艺心惠民”志愿服务队,整合文艺资源和社会力量,年均开展文艺活动300余场,累计吸引18万人次参与,群众满意度达97%以上。通过墙绘创作、春联赠送、非遗展演等接地气的形式,将政策宣传、美德教育融入百姓生活。志愿者以乡村振兴、生态保护为主题打造“政策宣传墙”“美德教育墙”,让乡村既有“颜值”又有“内涵”。春节期间,书法志愿者义务书写春联,让传统年俗焕发新韵,实现“一墙一景育人心,一副春联传万家”。
镇原县深挖非遗资源,推动“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非遗传承人任艳艳开设香包、鞋垫制作培训班,带动3000余名妇女实现年增收5000元以上;庙渠镇将农家院落改造为“文化作坊”,发展装裱、布鞋等手工艺,让闲置资源变“致富宝地”。目前,全县建成28个非遗工坊,年产值超4000万元;创新传承方式,推出“剪云裳”剪纸服装系列,先后在天水、西安、深圳等地亮相,并荣获全国“百团汇演”优秀团队称号;围绕《潜夫论》、剪纸、“秦诏版”等文化符号,研发书签、镇尺、面塑等30余种文创产品,让历史文化“活”起来、走出去。
针对高价彩礼等陋习,镇原县将文明新风编成快板、春官诗,用方言表演,线上线下反响热烈。2024年举办的春官大赛吸引45名选手参赛,线上观看量超10万人次,相关短视频火爆网络,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文艺创作也紧扣时代主题,助力文明乡风,推出快板《夸镇原》、小品《彩礼那些事儿》、音乐短剧《前行路上阳光明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通过“王符文艺奖”评选活动,挖掘本土优秀文艺人才。
同时,镇原县以“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为引领,举办民俗文化艺术周、青岛啤酒文化音乐节等大型活动50余场,开展“村BA”、杏花节等乡村特色活动,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文博领域创新“展览+社教”模式,举办文物摄影大赛、少儿讲解大赛及彩陶创意活动,让文化遗产“飞入寻常百姓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