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县域经济> 正文内容
从"土疙瘩"到"金种子" 看临洮种薯产业的逆袭之路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20日 08:10  
来源:新甘肃
分享到:
临洮县站滩乡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图片均由临洮县委宣传部提供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杨唯伟 通讯员 赵彦洲 李志伟

  夏日,临洮县站滩乡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里,科研人员正分装打包新培育的“临薯12号”种苗。

  同一时间,辛店镇的淀粉加工厂开足马力生产,太石镇的电商直播间种薯礼盒热销,南屏镇的田间地头游客正体验拍照游玩乐趣……

  源自站滩乡的“金种子”,串联起从种源培育到终端消费的完整链条,让马铃薯的价值在流动中实现质的飞跃。

  走进站滩乡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仿若闯入一片绿色的海洋。一株株马铃薯苗在水肥浇灌下,叶片舒展,生机勃勃。

  “最初,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向全乡供应366万粒原原种,这是我们产业发展的根基。”基地负责人杨晓霞介绍:“后来我们流转了2000余亩耕地,建成马铃薯良种扩繁基地,年产原种3000余吨,为全乡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人均马铃薯产业年收入1.2万元以上。”

  作为临洮种薯产业的“基因库”,站滩乡依托海拔2200米的独特气候,建成脱毒种薯组培中心。在智能温室里,LED补光灯与恒温系统精准调控着脱毒苗生长。这些种苗经育苗基地扩繁后,通过种苗中转站分发至全县各乡镇。

临洮种薯产业带动全县1.5万农户参与种植。

  今年,站滩乡站滩村充分发挥党员致富带头人优势,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预计种植优质马铃薯9000余亩。同时,帮助群众调运马铃薯原原种61.9万粒。

  临洮县农业农村局的产业地图上,各乡镇如齿轮般紧扣在种薯产业链各环节:

  站滩乡、峡口镇构建“实验室+繁育基地”种源体系,年产脱毒种薯3.2万吨,为全县种植提供“金种子”;

  辛店镇、玉井镇布局4家精深加工企业,年转化鲜薯5万吨,生产淀粉、薯条等20余种产品,让“土疙瘩”变身“工业品”;

  太石镇、八里铺镇建成西北种薯物流枢纽,3座万吨级冷链库保障种子四季流通,打通“陇薯出山”通道……

  “一乡一业”的协同发展模式,让站滩种薯的价值呈几何级增长。

  “在站滩拉种薯,去辛店镇打工,一年挣了5万多元。”来自漫洼乡的脱贫户李建军的双重收入,折射出产业协同发展的辐射效应。

  据统计,种薯产业带动全县1.5万农户参与种植,拉动创造4000余个加工、物流、电商岗位,其中60%岗位由脱贫群众担任。

  在连儿湾乡的种薯种植基地,乡政府通过“站滩供种+连儿湾种植+辛店加工”的闭环模式改写种植逻辑,引导农户改种高附加值种薯。

  村民王兰英算过一笔账:“传统马铃薯每亩收入2000元,改种站滩脱毒种薯后,每亩种薯销售加政府补贴达5000元。”去年,连儿湾乡1500户农户户均增收1.5万元。

  今年以来,临洮县以早熟菜用型、全粉加工专用型良种繁育为主攻方向,抓好马铃薯种薯繁育和新品种推广,培育打造马铃薯特色品牌。

  从“土疙瘩”到“金种子”,临洮种薯产业的逆袭,是一颗土豆的价值跃升,更是当地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我们将持续在良种繁育、品牌打造、融合发展上下功夫,让小土豆发挥大效益、释放新动能,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不竭动力。”临洮县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表示。

【编辑:杜萍】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