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6月20日电 (张永琰 杨娜)走进仲夏时节的兰州市榆中县,小康营乡徐家峡村的山道上游客悠闲徒步,浪街村的青砖黛瓦间,特色小吃铺炊烟袅袅,孟家庄村的连栋温室里,鲜红欲滴的樱桃正打包装箱,运往各地。
这些充满烟火气的景象,正是榆中县“龛谷风韵”乡村振兴示范带的生动写照。以13公里乡村小路为轴,串联小康营乡8个行政村,覆盖4.5平方公里,1.7万农户受益,该县将小康营乡乡村生态、文化等资源串珠成链,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带。
十二生肖露营基地等6处网红打卡点;浪街十字的历史文化长屏、龛谷书房;2400平方米3D墙体彩绘与7公里环线彩虹步道……为提升示范带的“颜值”与“气质”,榆中县从资金投入、项目建设、景观改造等多方面精雕细琢。
同时,榆中将高原夏菇大棚、设施蔬菜基地与旅游场景创新嫁接,“采摘体验+特色餐饮+民宿短住”多元模式日渐成熟。水磨茶馆、峡口水车等4处文旅节点串联成链,“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补齐,形成“走兴隆福道,游龛谷三峡,到小康人家”的农旅联动格局。
“我是在视频号上刷到过来的,趁着休假就带着家人来旅游了,体验感真不错,空气好、风光好、美食好,还有龛谷书房、水磨茶馆这些富有文艺气息的打卡点,一家人都很开心。”来自兰州的游客张韫对能在近郊寻觅到度假休闲好去处感到开心。随着两处生态康养基地、5个农旅融合示范村的加速建设,95%以上农户共享的生态红利,正转化为城市游客可感可知的美好体验。
打造农文旅示范带,进一步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小康营乡党建引领为示范带的产业注入硬核驱动力。浪街徐家峡大景区新建182座智慧大棚,改造111座农业设施,“龛谷樱桃”“龛谷圣女果”等品牌声名鹊起。
小康营乡高原夏菜产业升级迭代,徐家峡村、刘家营村与洪亮营村共建虹鳟鱼养殖基地,浪街“三坊”(全自动机械化榨油坊、全自动机械化磨面坊、粉条加工制作坊)和小康营面粉厂延展产业链。多种产业协同发展,助推小康营乡2025年全乡村集体经济冲刺45万元目标。
“现在村里干净得像公园,游客多了,我们维护起来也更有劲头。”在浪街村景区工作的保洁员何菊萍对村里的人居环境改善颇有感触。示范带建设带动榆中乡村人居环境改善提升,在2024年榆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以来,5.6万株苗木通过“村供树苗+个人自种”模式植入庭院;废弃建材幻化为230处特色小花园,百万株花卉沿路绽放。
“民族团结林”“巾帼林”等主题林日益葱茏,积分制管理将护绿行动写入村规民约。依托龛谷峡壮丽风光和“老家·浪街”的烟火气,山水资源正高效转化为发展动能,吸引着兰州及周边游客纷至沓来。
同时,示范带8个村全面升级村规民约,健全“田字型”治理体系,通过党员联户、网格管理,改善乡村陈规陋习。小康营乡以文化活动为纽带凝聚民心。2024年相继举办农民趣味运动会、元旦敬老宴等活动,让邻里情谊在互动中升温,让文明基因在传承中焕新。
据了解,榆中县计划用5年时间,打造“龛谷风韵”“夏满蔬香”“醉美马坡”等12条乡村振兴示范带,涵盖18个乡镇95个行政村,总长度99公里93平方公里,覆盖4.64万户15.28万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