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6月20日电 (王春懿)这一被医学界称为“天下第一痛”的疾病,正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迎来新的治疗突破。该科室通过多年临床实践,建立起一套以精准诊断、个体化治疗和多学科协作为核心的诊疗体系,为众多复杂病例患者带来康复希望。
三叉神经作为人体最粗大的脑神经,分为眼支、上颌支和下颌支,掌管着面部的感觉和咀嚼运动。当这条神经受到血管压迫或病变刺激时,就会引发三叉神经痛。这种疼痛一般表现为突如其来的电击样、刀割样剧痛,可能因洗脸、吃饭甚至冷风刺激而诱发,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目前治疗三叉神经疼痛的常用术式包括微血管减压术(MVD)、球囊压迫术(PBC)、射频消融及伽马刀治疗等。
兰大一院神经外科团队近年来在诊疗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高分辨率核磁(MRI)颅神经显像可明确诊断确定责任病灶(血管压迫或肿瘤压迫),同时建立了完善的多学科协作机制,针对每一位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最优治疗方式,结合患者年龄、基础疾病、手术耐受性及患者意愿,平衡疗效与安全性,提高患者满意度。
77岁的孟女士因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饱受折磨,她曾尝试射频消融治疗,但效果不佳,每天要靠镇痛泵才能勉强控制疼痛,几乎失去了正常生活的能力,医院因她为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且自身身体状态较差,评估后为她选择了创伤最小的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PBC),术后疼痛立即消失。还有一位84岁的聂先生有肺气肿等基础疾病,虽然影像学检查显示他右侧三叉神经根受血管压迫,非常适合MVD手术,但患者肺功能差,术前评估无法耐受全麻手术,经多学科讨论,选择PBC手术,术后疼痛即刻缓解,三天出院。
据兰大一院神经外科主任郑茂华介绍,该科室不再是曾经一刀切的治疗模式,而是采用“量体裁衣”的策略,为患者提供从精准诊断、个体化治疗到术后康复的一站式服务。尤其当面对高龄高风险的患者时,我们会充分细致地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积极同患者及其家属沟通,综合考量后,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式。
虽然如今技术已经成熟,但部分患者仍然对此类手术有所顾虑,对此医院专家也给出了专业解答:对于担心开颅手术风险的患者,现代MVD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目前手术可以最大限度保证手术安全,而对于高龄患者,PBC等微创技术仅需短时间喉罩麻醉或局部麻醉,伤口仅为一个针眼大小的穿刺点,可以规避全身麻醉和围手术期的风险。
“我们发现很多患者因为对治疗的恐惧而延误就医,往往要等到痛不欲生时才来就诊。”郑茂华说,实际上,三叉神经痛并非“无解之痛”,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患者不必继续忍受痛苦,更不要讳疾忌医,通过科学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完全可以帮助患者重获健康生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