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健康医疗> 正文内容
李伟青的针刀人生:廿载医路传薪火,方寸仁心济苍生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20日 16:00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中新网甘肃新闻6月20日电 (申小玉 冉旭超)在医学的广袤天地里,总有一些医者以非凡的执着与奉献,开辟出一条独特的救愈之路。于李伟青而言,这条道路与针刀紧密相连,而引领他踏上并一路前行的,是他的老师王海东教授。回首过往,从初逢针刀时的震撼与敬畏,到在老师指导下仁心淬技,再到如今尝试薪火相传,这二十年的针刀人生,满是挑战与收获、成长与感动,每一步都镌刻着王海东教授的印记与医学的温度。

  初逢明灯:以敬畏之心叩开针刀之门

  2009年,李伟青负笈辽宁中医药大学,在硕士生涯的终点,与针刀医学不期而遇。初次见到王海东教授用针刀,是在为一位类风湿患者针刀治疗。风湿疾病患者双手蜷曲如枯枝,却在王海东老师针刀尖轻点后,缓缓舒展如春藤抽芽。那细如毫发的刀刃,却能展现出“四两拨千斤”的神奇疗效,瞬间震撼了他。

  然而,这份震撼很快就被深深的敬畏所取代。学习针刀技术,精细解剖学是绕不开的难关。为了攻克解剖学,他日夜穿梭于解剖室与图书馆之间。那些密密麻麻的笔记,是努力的见证,每一页都浸透了汗水。

  王海东教授是国家一级中医主任医师、博士导师,他深厚中医学底蕴和针刀医学近三十年的临床治疗经验所悟出经筋理论指导下的针刀体系,为针刀医学治疗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针刀医学临床治疗是对中医经筋理论的临床实践验证和拓展,然而将中医经筋理论与现代医学融合,更是难上加难。在夜深人静之时,李伟青常捧着《黄帝内经》与《解剖学图谱》左右对照,试图在“筋结”“横络”的玄奥概念中,寻一条贯通古今的实证之路。

  迷茫之际,王海东教授的一句:“中医是针刀的魂,解剖是针刀的魄,针刀握在西医的手上,躺在中医的怀里。”让李伟青顿悟:针刀医学之精妙,不在刀锋之利,而在针刀人须以中医整体观为纲,以西医精细解剖学为目,织就一张治病救人的天罗地网。

  仁心淬技:师恩如海化刀为舟

  在跟随师父学习的日子里,李伟青不仅在技术上得到了极大提升,更在他的言传身教中收获了许多宝贵的人生经验。王海东常说:“作为医生,我们的职责是治病救人,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这一点。”他对待每一位患者都如同亲人一般,耐心询问病情,仔细检查身体,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无论工作多忙多累,他都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热情和专注,这种敬业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李伟青。

  在跟随老师学习的过程中,李伟青逐渐领悟到他治病有着“精”“诚”“慈”等三重境界。这三种境界不仅让李伟青了解到师父用最小的创伤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更重要的是让他明白作为一名医生,肩负的责任不仅仅是治病救人,更是要关爱每一位患者,让他们在面对疾病时感受到人性的温暖。

  在跟随师父到基层学习针刀的过程中,李伟青更是受益匪浅。通过甘肃省中医院风湿骨病科的专科联盟,有了更多接触基层患者的机会,这也为他的针刀技术提升提供了实践平台。

  记得有一次在专科联盟医院,有位硬皮病患者,这位患者全身的皮肤变得如同甲胄一般坚硬,胸廓活动严重受限,呼吸十分艰难,整个人的状态非常痛苦。

  王海东看到患者的情况后,立刻拿起针刀,小心翼翼地为患者治疗,他一边操作,一边感叹道:“此病如锁链缚身,我们便是那开锁人。”

  在接下来的二三周里,王海东每天都会为患者进行针刀治疗,随着治疗的进行,奇迹发生了,患者的胸廓竟然能够微微起伏,呼吸也变得稍微顺畅了一些。当患者意识到自己的身体有了明显的改善时,他的眼角滑落了感动的泪水,那泪水洇湿了诊床的治疗单。那一刻,李伟青深深地感受到了针刀的力量,也明白了针刀技术不仅是一种医术,更是渡人于苦海的舟楫,承载着患者的希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硬皮病也是世界风湿界的难题,药物治疗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让患者失望,但王海东总是毫无保留地将他的经验和心得分享给学生,指导学生们深入研究硬皮病的病因、病理机制,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学习其他专家的治疗经验。在他的帮助下,李伟青逐渐掌握了针刀治疗硬皮病的方法,也明白了针刀医学融合中医整体观念和西医精准治疗的深刻内涵。

  薪火相传:以刀为笔续写大医精诚

  如今,经过多年的学习与实践,李伟青已能独立运用针刀技术迎战疑难杂症,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劈开“钢筋铁骨”,助腰椎间盘突出者重挺脊梁,每当看到患者握紧他的手连声道谢时,他总会想起老师的话:“于我而言,作为一名针刀医生,真正的荣耀不在锦旗满墙,而在让绝望者的眼中重燃星火。”

  这些年,李伟青继承老师衣钵,在科室参与“针刀医学弟子传承班”教学。在临床教学时,他常常带着学生站在解剖图谱前,效仿老师当年的教诲:“此处下刀需如蜻蜓点水,多一分则伤脉,少一分则无功。”有学生曾问他:“若终其一生只能精治三五种病,值得吗?”他指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那是十多年前恩师带我下乡义诊时拍摄的,照片里,一位老农正颤巍巍地将新摘的野菊花塞进恩师的白大褂口袋。你看,医者的丰碑,从来不在医学史里,而在患者重新挺直的腰板上,在那些终于不必再皱眉的睡梦里。”

  李伟青从辽宁到甘肃,从学子到人师,他的针刀人生始终与老师紧密相连。作为甘肃省中医院风湿骨病中心的一员,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在未来的日子里,他愿继续做那执持针刀的书生,在患者的生命里,写下一个个关于重生与希望的故事。还将不断努力钻研针刀医学,提升自己的针刀水平,为更多患者解除病痛,同时,他也希望能像恩师王海东教授一样,将自己的所学所悟毫无保留地分享给更多年轻医生,为针刀医学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完)

【编辑:杜萍】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