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托底保障”到“高质量就业”,金昌市就业援助超暖心
为进一步做好稳就业、保就业工作,金昌市聚焦就业困难人员等特殊重点群体积极落实就业援助政策,采取多项措施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助力群众在家门口端稳“就业饭碗”。
为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金昌市构建了“就业专干+网格员+信息员”的基层服务网络,覆盖全市12个乡镇和43个社区。依托大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工作人员精准掌握困难群体就业需求与技能水平,建立动态管理台账,为后续精准施策奠定基础。
金川区金川路街道金水里社区社保专干王琦,目睹了帮扶带来的变化:“许多人就业后不仅经济状况改善,家庭负担减轻,社会融入度也明显提升。”这份改变,正是基层就业工作者不懈努力的意义所在。
在岗位对接方面,金昌市创新采用“现场招聘+直播带岗+线上云聘”的全媒体模式,2025年以来共举办各类招聘活动72场,累计提供岗位1.1万个,成功帮助390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不同群体,还举办多场专项招聘会,提升人岗匹配效率。
对于就业困难人员,金昌市提供“一对一”跟踪服务,推送岗位信息、技能培训和创业政策。当市场渠道难以安置时,公益性岗位成为坚实的托底保障。目前全市已开发城镇公益性岗位999个,累计发放岗位补贴超过1100万元,确保零就业家庭及时清零。同时,建成6个乡村就业工厂,并大力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让无法离乡的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
政策阳光照进现实,温暖了一个个家庭。市美术馆工作人员王霞曾因育儿中断工作,属于就业困难人员,在人社部门帮扶下,她通过公益性岗位重返职场:“这份工作给了我稳定收入,更重要的是,我重新找回了自信。”
回乡备考青年张晓宇也得益于帮扶政策,顺利进入市生态环境局工作,实现了照顾父母与就业两全的心愿。
技能提升是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关键。金昌市紧密对接“2+4”现代化产业体系岗位需求,已培训急需紧缺工种人员1308人。此外,按照“零工聚集在哪里,驿站建设到哪里”的思路,全市已建成10家零工驿站,服务触角延伸至人员聚集区甚至田间地头,满足灵活多样的就业需求。
金川区城乡综合零工市场负责人王小博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我们共组织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6场次,提供岗位1.2万余个,达成就业意向1200余人,帮助灵活就业人员实现就业。”
目前该零工市场正在大力推进“互联网+公共就业服务”,积极开发“活助手”就业服务应用小程序,整合在线招聘、电子合同签订、工资实时结算等线上服务功能,预计7月初可上线运行,届时,劳务双方可以实时“掌上”揽活招工,为灵活就业人员和用人主体提供24小时全天候、不打烊服务。
“兜底兜牢民生底线,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金昌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高荣魁表示,市人社部门将持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精准落实帮扶政策,促进困难群体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记者:张迈 李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