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丝路新语> 正文内容
张掖首批玉米种子、马铃薯种薯运抵吉尔吉斯斯坦 开启中吉农业合作新篇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22日 09:35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中新网甘肃新闻6月22日电 (华军)2025年6月,首批张掖玉米种子和马铃薯种薯运抵吉尔吉斯斯坦坎特市,标志着中吉农业技术合作迈出实质性步伐,为“一带一路”农业交流再添新成果。

  张掖地处“北纬38度”全球最佳农业产业带,光热水土资源绝佳搭配,且依托祁连山、荒漠等天然隔离屏障,成为中国最佳的农作物制种基地与现代种业发展高地,被业界盛赞为玉米种子生产的“黄金地带”。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管理体系最完善、种子质量最过硬的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优势核心基地,张掖以“国家队”担当,肩负保障国家种业安全的重任。

  近年来,张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种业发展,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形成了以玉米制种为主导,油菜、蔬菜、马铃薯制种为重点,瓜类、花卉、中药材等多元发展的“1+3+N”农作物种业体系。目前,全市农作物制繁种面积常年稳定在140万亩以上:其中玉米制种110万亩,年产种量4.5亿公斤,面积占全国42%、产种量占45%,相当于全国每2粒玉米种子就有1粒源于张掖;5万亩春油菜制种面积占甘肃省的88%,产种量占比达95%;8万亩马铃薯制种年产种薯2亿多公斤,面积和产量分别占甘肃全省的16%和22%;11万亩蔬菜制种产种量1036万公斤,占甘肃全省的42%和44%。

  凭借籽粒饱满、色泽鲜亮,发芽率、纯度、净度等品质优势,张掖种子已成为国内外市场的“抢手货”。下一步,张掖市将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重点拓展中亚等地区市场,针对不同气候特点和种植需求加大科研创新,培育适应性更强、产量更高的优质品种。同时,通过创新合作模式,深化与沿线国家在种业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农业标准共建等领域的合作,推动更多“张掖种子”走出国门,成为丝路农业合作的“金色名片”。(完)

【编辑:刘薛梅】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