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县域经济> 正文内容
甘肃漳县:光伏板“爬”上山 “照亮”就业致富路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23日 08:06  
来源:央广网客户端
分享到:

  在甘肃漳县盐井镇起伏的山岭间,一片由光伏板组成的“蓝色海洋”正与青山白云相映成趣。近年来,漳县紧紧抓住“双碳”战略机遇,凭借得天独厚的光照资源,全力发展光伏产业,曾经寂静的山野如今变身清洁能源基地,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山野上的光伏板(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位于盐井镇菜儿村的“漳县10万千瓦集中式山地光伏发电项目”,是漳县新能源发展蓝图中的关键一笔。这里海拔高、地形复杂,山地坡度大、地质条件差,给工程建设带来巨大挑战。然而,项目团队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在山间搭起临时指挥部,白天穿梭于陡峭的山坡勘测地形,夜晚围在简陋的板房里研究方案。“山地光伏建设就像在陡坡上拼拼图,每一块组件的安装角度、每一条线路的走向都要精确计算。”国能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总包单位项目部经理汝海宾回忆道。为了攻克技术难关,团队反复试验,创新采用了特殊的支架固定技术和线路敷设工艺,最终实现了光伏板在复杂山地的稳固安装,让这片荒山变成了技术攻坚与生态协调的示范样板。

  光伏板不仅吸收着阳光,更“吸收”着当地百姓的就业希望。项目建设运营过程中,优先吸纳本地劳动力,让许多在外漂泊的游子回到家乡,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村民张有财就是其中一员,以前,他常年在外奔波打工,一年到头与家人聚少离多。“在外面打工,心里总惦记着家里的老人孩子,有个急事也赶不回来。”张有财感慨道,“现在好了,自从光伏项目建起来,我就在这里务工,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家人,日子过得踏实多了。”和张有财一样,越来越多的漳县人在家门口找到了稳定的工作,光伏板下,他们忙碌的身影成了山间另一道温暖的风景。

  这个光伏项目带来的效益,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期。作为清洁能源项目,它在优化区域能源结构、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项目并网发电后,预计年均发电量达1.4亿千瓦时,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25万吨,相当于种下612.5万棵大树,为当地14万居民送去清洁电力。更令人称赞的是,项目建设始终秉持生态优先理念,施工过程中,建设者们小心翼翼地保护着每一寸土地,通过科学的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措施,让光伏板与青山绿水和谐共生。“我们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光伏项目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汝海宾坚定地说。

  如今,在漳县的山野间,整齐排列的光伏矩阵如同忠诚的卫士,日夜坚守,将源源不断的阳光转化为绿色电力。通过发展光伏产业,漳县走出了一条生态友好型的发展新路,让绿色能源的红利真正惠及千家万户,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清洁而持久的动力。这片闪耀着科技与生态之光的“蓝色方阵”,正书写着漳县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王金银 刘卓杰)

【编辑:杜萍】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