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县域经济> 正文内容
陇南礼县:荒山披绿装 静待油橄榄变“金果”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23日 16:14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中新网甘肃新闻6月23日电 (蔺淇 吕育琦)仲夏时节,陇南市礼县雷坝镇的山野间,微风轻拂,一行行油橄榄树苗已深深扎根在褐色的土壤之中,舒展青翠。曾经光秃的荒山,如今披上绿装,焕发生机,静待未来结出致富的“金果”。

  “以前这山梁梁上除了石头野草,啥都活不了。如今,倒长上宝贝了!”站在半山腰上,礼县雷坝镇坪头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人陈彦军感叹道。短短两年间,他所在的合作社已推动两千余亩荒山披上油橄榄的绿装。

  两年前,陈彦军压根不信荒山能种活油橄榄,还能卖钱致富。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参加县里的培训会,专家的话让他心里有了底:“咱这儿的土壤、气候正合适!”并在实地看到试种地里挂果的油橄榄树后,他这才下定决心。

  “种!”陈彦军认准了油橄榄经济效益高。“虽说挂果得等三五年,但政府扶持力度大啊!树苗免费发,每亩地补贴600元,往后每年管护还有补贴。今年天旱,刚愁上心头,政府的抗旱浇水补贴就发下来了,真是解了燃眉之急。”

礼县雷坝镇群众对油橄榄精心管护。礼县委宣传部供图

  干劲被点燃的陈彦军,成了市县培训会、展览会的常客。一次参观完先进种植基地后,他回来就购置了一架农用无人机。

  “省时省力,更省钱!”陈彦军指着空中作业的无人机,算了一笔账:过去靠人工背苗上山,费时费力,而且还容易损坏包裹树苗的营养土,导致树根破损。现在,无人机运苗,人工只管栽,成活率噌噌涨,综合成本降了快四成!

  自打两年前从新疆回来,坪头村村民陈所财就再也没动过外出打工的念头。“家门口就能把钱挣了,比在外头飘着可强多了!”更让他心里踏实的是,昔日的荒山成了“绿色银行”,“栽下一棵油橄榄,就是给子孙后代存下一笔绿色财富啊!”

  为了让油橄榄在这片曾经的荒山上扎根,礼县绘就了清晰的产业蓝图:以“产业富县、农民增收”战略为引领,依托种植补贴、基地建设等扶持政策,科学规划、梯次推进。目前全县油橄榄种植面积已达3.6万亩,这仅仅只是起点。未来将持续扩大规模,今年下半年就计划新增栽植6130亩。

礼县油橄榄种植示范园。

  点点新绿,染翠了礼县的山梁沟壑;棵棵油橄榄,承载着乡亲们的致富希望。从“石头野草”到“绿色银行”,这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振兴之路,正越走越宽。静待油橄榄挂满枝头,荒山结出“金果”,礼县乡村振兴的画卷也将增添更亮丽的色彩。(完)

【编辑:刘薛梅】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