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科技教育> 正文内容
甘肃科技馆里的科学狂欢:128名选手竞逐科学高峰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24日 08:16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中新网甘肃新闻6月24日电 近日,2025年兰州市公民科学素质大赛在甘肃科技馆落幕,来自全市不同领域的32支参赛队伍、128名科学“逐梦人”齐聚一堂,以智慧与热情碰撞科学火花,用知识与实践共绘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的壮美画卷。经过数小时激烈角逐,最终2支队伍并列冠军,4支队伍荣获二等奖,6支队伍斩获三等奖。

  本届大赛紧扣“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助力科技自立自强”主题,精心设置了初赛与决赛两大环节。初赛现场,各参赛队伍化身科学知识的“翻译官”,巧妙结合国家科技热点与社会关切话题,通过声情并茂的演讲、韵味悠长的配乐朗诵、扣人心弦的情景剧以及创意十足的表演秀等多元形式,将深奥的科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的艺术表达。现场气氛热烈,观众惊叹与掌声不断。经展演题与必答题的综合评定,12支实力强劲的队伍脱颖而出,成功晋级决赛。

  决赛现场堪称科学智慧的“巅峰对决”。必答、快答、抢答三大环节层层递进,全方位考验选手的科普表达能力、知识储备深度及临场应变速度。赛题设计匠心独运,既涵盖“臭氧主要分布在大气哪一层”等基础科学知识,又包含“林区潮湿难燃属几级火险”等贴近生活实际的应用型题目,兼具趣味性与挑战性。必答与快答环节,选手们思维敏捷,争分夺秒,精准高效的作答尽显扎实的专业素养。

  抢答环节更是高潮迭起。提示音一响,抢答器的“滴滴”声瞬间响彻全场。各队选手默契配合,在拼知识、比协作、赛手速的激烈对抗中展开智力博弈。每当有队伍成功抢答并给出正确答案,现场便报以热烈掌声;偶尔出现的失误抢答,也为比赛平添了戏剧性与悬念。

  “这次参赛经历改变了我对科学的认知,”一位选手赛后分享道,“科普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科学知识服务社会的巨大价值,也点燃了我投身科普事业的无限热情。”兰州市科协负责人表示:“公民科学素质大赛作为提升重点人群科学素养的重要抓手,正有力推动我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稳步迈向15%的目标。未来,我们将持续创新科普形式,优化服务体系,为各领域科学爱好者搭建更广阔的交流平台,全力营造‘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社会氛围,为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本届大赛赛题内容广泛覆盖《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核心要点,同时紧密结合科学生产、文明生活、科学家精神、前沿科技、安全健康等重点领域,充分展现出“部门联动强、行业覆盖广、内容体系全”的显著特点。(完)

【编辑:刘薛梅】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