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陇原万象> 正文内容
临洮农家书屋成“精神粮仓” 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24日 16:40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中新网甘肃新闻6月24日电 (郭立新)“以前农闲时,我喜欢聚在村口打牌、闲聊,现在一有空我就往书屋跑,翻翻种植技术的书,学学咋防病虫害。”定西市临洮县漫洼乡老地沟村村民杨红指着书架上《蔬菜高效栽培》一书,脸上满是自豪。他的转变,正是临洮县“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结出的文明硕果。

  在老地沟村农家书屋内,文明实践志愿者化身“领读人”,组织村民开展阅读活动。“在每一次阅读活动中,我们都引导读者多角度畅谈阅读感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火花,让书香与文明在互动中浸润心田。”漫洼乡老地沟村党支部书记史天维说。

  近年来,临洮县以农家书屋为支点,有效探索“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共建模式,通过资源整合、科学管理、创新活动,真正让文化设施“建起来、用起来、活起来”,让农家书屋成为涵养文明乡风、培育新型农民、助力产业发展的“精神粮仓”。

  走进洮阳镇西湖社区农家书屋,十几名妇女围坐在长桌前,钩针翻飞,彩线穿梭,憨态可掬的毛线玩偶、精致的杯垫、时尚的手提包逐渐成形。培训班采取“书屋+妇联”模式,由县妇联免费提供原材料、聘请专业老师教学。学员王秀兰展示手中的玩偶,“钩织活计不挑时间地点,学会后在家就能干,每月能挣1000多元!”

  农家书屋的“巧手课堂”不仅富了口袋,更暖了人心。临洮县通过“农家书屋+技能培训”模式,已开展草编、电商、钩织等课程80余场,将“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为留守妇女铺就了一条居家增收的“幸福路”,现已带动500余名妇女灵活就业增收。

  “姐妹们聚在一起边钩织边聊天,心情开朗了,家庭矛盾也少了!”临洮县妇联主席张玉燕说,如今,农家书屋成了留守妇女的“精神港湾”,指尖技艺更让她们找到了自我价值。

  新添镇三十墩村将书屋与农技服务结合,村干部带头查阅辣椒种植书籍,解决高温天气下的蔬菜种植难题;南屏镇百合种植户何志荣通过书屋学习技术,实现亩产增收;洮阳镇蔬菜大户何玉霞依托书屋知识,将24个大棚经营得红红火火……目前,全县324个农家书屋覆盖所有行政村,年均借阅量超10万人次,农家成为群众致富的“金钥匙”。

  临洮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付林表示:“下一步,临洮县将持续发挥农家书屋文化阵地作用,真正让阅读融入生活、走进群众,使小书屋发挥大作用,助推文明新风浸润千家万户,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持久文化动能。”(完)

【编辑:刘薛梅】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