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6月25日电(王亚雄 章晓峰 李文烁)“以前家里养20只羊,赚点零花钱;现在政策好,政府补贴建棚舍、送种羊,我贷了10万元扩大规模,现在一年能出栏20多只,收入翻了好几番。”在渭源县北寨镇肉羊养殖小区,养殖户马有忠说。
今年,渭源县投资2814万元实施10个畜草项目,在清源、北寨、秦祁建千亩示范基地,带动优质饲草种植17.55万亩,推广饲草机械475台(套)。落实“五化”标准,巩固提升肉牛、肉羊规模养殖场17个,新发展牛羊规模养殖户2101户,“政策补贴+技术指导”双轮驱动,养殖户从“散养”转向“规模”,底气更足。
秦祁乡草畜一体化示范基地里,村民张亚雄弯着腰给饲草玉米除草。他说:“今年种了20亩饲草玉米,乡上奖补了化肥、地膜,销售时签了协议,效益应该不错。”这是渭源县“以草定畜、以畜促草”模式的实践。通过建设3个千亩草畜一体化示范基地,推广“种草—养殖—粪污还田”循环农业,全县形成“饲草种植—牲畜养殖—粪肥还田”闭合链条,既解决饲草“卡脖子”问题,又破解粪污处理难题。上半年全县饲草种植面积同比增长22%,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4.34%,真正实现“草多、畜旺、田肥”良性循环。
渭源县工业园区的标准化生猪定点屠宰厂里,流水线上白条肉经检疫、分割、包装,有序进入冷链库。“今年日平均屠宰450头,上半年已屠宰7.6万头,产出白条肉7931吨,营业额1.42亿元!”负责人李尔宏介绍说,以加工为突破口,渭源加快构建全产业链,牛羊屠宰厂“冲刺”投产,引导企业开发保鲜肉、预制食品等深加工产品;4家有机肥厂上半年生产有机肥5.07万吨,让畜禽粪污“变废为宝”。
良种是畜牧业“芯片”。在锹峪镇新丰养殖合作社,技术员杨向东表示:“主推西门塔尔牛冻配技术,上半年全镇改良肉牛1800头,每头多卖1000元!”渭源坚持“引育并重”,扶持甘肃陇玥等3家省级种畜禽场,扩建圈舍后存栏良种牛580头、良种羊1.2万只;主推西门塔尔冻配、萨寒杂交等技术,上半年全县改良肉牛3.076万头、肉羊5.967万只。通过“畜牧贷”引进良种牛3785头、肉羊1.7万只,基础母牛、母羊存栏分别达5.72万头、14.92万只,产业升级后劲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