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6月27日电(艾庆龙 马明华)当不少人还将西北小城与偏远、传统画上等号时,临夏州临夏市正以颠覆认知的速度重塑发展基因。
2024年以来,这座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带的城市,锚定“西部领先、全国靠前”的营商环境目标,在政务服务、数字赋能、市场激活与法治保障等领域展开深层变革,曾经被区位条件限制的边陲之地,如今通过“交互联动、三网同步、三新支撑、三链赋能”的组合策略,让“魅力花都、公园城市”的规划愿景化作企业纷至沓来的现实场景。
改变首先发生在政务服务的肌理之中。当地党政主要负责人4次批示督导,将营商环境指标纳入“一把手工程”,通过2次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部署、6次全市调度会压实责任,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治理网络。
新成立的营商环境建设局作为中枢,出台《重点任务攻坚方案》等系列文件,以清单化管理破解部门协同难题。面对企业需求,“帮办代办加包办”制度让54家招商引资企业113件手续实现100%办结,“办不成事”窗口累计收获16.2万条满意评价,12345热线7172件工单以94.78%的按时接收率架起政企沟通桥梁。这种“用温馨服务补硬件短板”的实践,让西北小城的政务服务效率直追沿海地区。
数字化浪潮正重塑着办事流程的每个环节。在临夏市政务大厅,138名窗口人员支撑1400项政务服务“应进必进”,日均1800件的办件量背后,是“一网办事”改革的深度落地。镇街道15台自助终端实现服务触达“最后一公里”,官方每月通报《民情专报》倒逼流程优化,“亲身办”活动让审批环节压缩超30%。
监管领域同样发生质变,252次跨部门联合执法既覆盖全域又减少入企干扰,“首违不罚”机制让执法有了温度;“信易贷?陇信通”平台助力5545家企业获得37.9亿元贷款,38个领域的专项信用报告替代多重证明,彻底改变“盖章跑断腿”的旧状。数据显示,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纳税缴费时间降至80小时以内,登记财产1个工作日办结。
2025年,临夏市新增个体工商户892户、新设企业297户,9778件准入事项通过“无纸全程电子化”审批,免费发放的1261套公章为企业节省54.2万元成本。
此外,法治保障体系的完善为发展系上“安全带”。在临夏市法院诉讼服务中心,11个诉前调解团队去年化解1289件纠纷,“行政协商+行业调解+行政诉讼”的分级模式将涉企案件结案率提升至91%。“法院+商会”诉调对接与“活封活扣”执行措施,让751件涉企执行案到位金额达2.5亿元,实现“护企”与“维法”的平衡。
与此同时,智慧法院实现网上立案、远程开庭全流程在线,让法治成为营商环境最坚实的保障,打破地域局限为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