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7月1日电 (魏建军)6月30日,位于兰州新区的甘肃敦湖温泉度假酒店内,一场专为优抚对象举办的疗养活动正式启动。40名退役军人优抚对象齐聚一堂,在温煦的泉风中开启为期数日的身心疗愈之旅。
当拥军优属遇见康养产业新生态
这场由敦湖酒店连续第二年免费承办的活动,不仅是对退役军人“戎马岁月”的致敬,更成为兰州新区康养文旅产业与社会公益深度结合的缩影。
敦湖酒店总经理贺建平在致辞中提及,作为“甘肃省职工(劳模)疗休养基地”“兰州退役军人疗休养基地”,该酒店已连续三届斩获中国温泉“金汤奖”。其核心资源——含硒量达0.19mg/L的珍稀温泉,被认证为国内最高等级“优质珍稀温泉”,兼具医疗与养生价值。
这种天然禀赋与酒店专业化的疗休养服务体系,为优抚对象提供了“住、泡、食、娱”一体化的康养体验,而专属管家服务与流程化演练的细节设计,更凸显了产业服务的精细化标准。
康养产业作为社会治理的创新载体
“优抚对象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疗养活动是弘扬拥军优属传统的具体实践。”兰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一级调研员陈伟在开班仪式上的发言,揭示了活动的深层意义。
他表示,此次疗养不仅包含温泉疗愈,还规划了参观农投花卉市场、重温入党誓词等环节,将“放松身心”与“红色教育”有机结合。这种设计既呼应了优抚对象的情感需求,也暗合兰州新区“文旅+康养+教育”的产业融合思路。
值得关注的是,敦湖酒店的公益行为并非孤立案例。兰州新区近年来依托区位优势与政策支持,正加速构建康养文旅产业集群。作为国家级新区,其规划以“生态+产业”为内核,吸引了温泉酒店、康复中心、中医养生基地等多元业态入驻。
数据显示,仅2024年,新区康养相关产业接待量同比增长30%,而敦湖酒店作为“甘肃省爱国拥军促进会副会长单位”,其“企业社会责任+产业服务”的模式,正是新区推动“康养+公益”协同发展的典型样本。
兰州新区的康养文旅破局路径
敦湖酒店的实践揭示了兰州新区康养文旅产业的三大特点:首先,依托地热温泉和生态湿地等自然资源,结合“一带一路”倡议,新区成功将资源禀赋转化为康养产业优势,如凤凰山路片区的“温泉疗养+农业观光”复合业态。
其次,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政府通过认证和补贴引导服务提升,企业则通过行业奖项获得品牌溢价,实现公益与商业的平衡。最后,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共振,优抚疗养活动既体现了国家对退役军人的关怀,也为酒店带来口碑和客流,形成正向循环。
康养文旅如何成为城市软实力的支点?
当敦湖酒店的温泉水汽氤氲在兰州新区的夏日晴空,其背后是一座新城对“产城人文”融合的探索。优抚疗养活动的意义,已超越单次服务的范畴——它既是对历史贡献者的回馈,也是对康养产业服务能力的检验,更是新区以产业为媒介传递人文温度的尝试。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兰州新区的实践为西部城市发展康养文旅提供了启示:在资源富集地区,通过“产业功能+社会功能”的叠加,可将康养文旅从单一的消费场景,升级为承载社会关爱、文化传承的复合型载体。
正如陈伟所言,“让优抚对象在放松身心的同时,体会社会发展的成果。”而这种“体会”的背后,正是一座城市以产业为笔,在发展蓝图中勾勒出的人文底色。在“健康中国”与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下,这样的产城融合范式,或许正书写着西部新区发展的新可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