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7月9日电 近日,在金风科技有限公司的质量管控中心,酒泉职业技术大学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正为风机产品建立“生命档案”。
自2025年4月23日至今,酒泉职业技术大学的多名同学入驻该公司进行实习,实现了实习期间零差错,从教室到车间,从课本上的“知识体系”到实操中的“数据纽带”的转换。这些职校学生将课堂所学的“质量管控”,切实转化成了企业的“质量底气”。
在甘肃明阳智慧能源有限公司,酒泉职业技术大学新能源工程学院教师方占萍正经历第92天全脱产实践,轮岗学习让她对风电组装的理解从“平面图纸”转变为“立体脉络”。这正是酒泉职业技术大学落实教师长周期入企计划的缩影,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已安排18名教师深入企业开展6个月实践锻炼。
近年来,酒泉市以产教联合体为支点,撬动区域发展新动能。2023年,在酒泉经开区(高新区)管委会牵头下,65家政府部门、高校、企业、科研机构携手,全省首个市域产教联合体正式成立。从此,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在这片120平方公里的园区里,开始了一场“四链协同”的深度对话。
自酒泉经济技术开发区产教联合体成立以来,联合体以26个项目、83.7万元专项经费、11个产业学院、32个订单班、419人次教师赴企、260人次企业骨干进校的“硬核数据”,实现从“物理相加”到“化学反应”的跨越。
在“专业设置”的坐标系上,产教联合体画出了精准的“人才图谱”,企业“核心产品清单、技术需求清单、人才需求清单”与学校专业建设精准对接;在“课程改革”的课堂里,企业的“活案例”充实了“老教案”,6个教学资源库、12门前沿课程、4部教材让课堂成为“产业微缩场”;在“实训基地”的车间中,学生的“实训教学”变成了“生产订单”,8个生产性实训基地里,学生以“准员工”身份参与生产。
从人才培养到创新共生,联合体结出累累硕果。首届创新创业大赛上,42个项目、300名师生与工程师竞技,多项关键技术在碰撞中破题;博士团队为企业解难题,205.8万元横向经费让“实验室成果”转化为“车间效益”;4个国家级典型案例、6个科创中心,让成果转化链越转越快。
直面“产业融合待深化”等挑战,联合体已绘就新蓝图:24个“金专业”、33门“金课程”、28部“金教材”、20个“金师资”团队、30个“金实训”中心将落地;每年30项项目驱动创新,“政策赋能+平台支撑”“课程改革+人才体系”“创新转化+实训基地”四大工程全面推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