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7月10日电(史静静 赵雅琪)2021年5月,我国启动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东数西算”工程正式拉开帷幕。2022年初,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全部获批,并规划设立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庆阳市被列为国家算力枢纽节点之一。肩负着国家战略使命,甘肃移动国产万卡算力集群项目在庆阳这片黄土地上落地生根。
时任庆阳移动总经理的陈长流,这位46岁的通信老兵,带领团队踏遍了庆阳的沟沟峁峁。面对当地群众,他用最朴实的语言描绘未来:“这就像在咱黄土高原上种‘数字庄稼’。”在建设高峰期,工地上1000多名工人24小时轮班作业。陈长流团队创新提出的“极速建设法”(科学测算、小步快跑、量身定制、极速建设),成功将数据中心建设周期缩短了40%。
技术挑战接踵而至。“陈总,长三角客户要求时延必须控制在20毫秒内!”面对客户的严苛要求,一场“速度革命”在陈长流的带领下展开。团队部署了“五极”400G省际骨干网络,全力攻坚时延瓶颈,最终实现了庆阳辐射成渝、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6-8-12-15毫秒时延圈,其中庆阳到粤港澳大湾区的连接速度达到了惊人的15毫秒,比原定目标还快了5毫秒。
凌晨两点的庆阳数据中心依然灯火通明。陈长流揉了揉发红的眼睛,紧盯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曲线——这是甘肃移动国产万卡算力集群即将上线的关键时刻。“再检查一遍空调系统!”他拿起对讲机叮嘱道。如今,走进建成后的数据中心,一排排服务器机柜闪烁着静谧的蓝光,正在为2000公里外的上海人工智能企业提供强劲算力支持。运维工程师小张自豪地说:“现在咱们这儿处理的都是‘最强大脑’的活,前几天刚帮深圳一家医院完成了远程手术模拟。”
甘肃移动的算力服务正从数据中心延伸到田间地头,赋能千行百业。
在定西马铃薯基地,农户们通过云端智能系统精准控制灌溉,提升产量;在敦煌莫高窟,文物保护专家借助强大的算力支持,精细地进行着壁画和文物的数字复原工作……“我们的光纤里流淌的不只是数据,更是希望。”陈长流说。
从架设通信电缆到铺设算力光缆,从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坡到蓬勃崛起的“数字高原”,陈长流常常指着办公室墙上的甘肃地图对别人说:“我们正在把这片黄色的土地,一点点染成代表‘数字’的蓝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