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7月15日电(魏建军)第三十一届兰洽会上,兰州新区签约76个产业项目,总投资达426亿元,覆盖绿色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主导产业。
这份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兰州新区以“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年”行动为支点,通过24项重点任务与十大攻坚行动,打造“新事心办”服务品牌,构建招商引资“强磁场”的生动实践。
四维改革:织密全周期服务网
营商环境的竞争力,源于制度供给的创新力。兰州新区印发的《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年行动实施方案》,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为四大支柱,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
市场化改革聚焦“破除壁垒”。严格落实全国统一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实现“非禁即入”;深化“一业一证”改革,做到“一窗办理、一证准营”;推动 CA证书跨省互认,实现“不见面开标”全覆盖;深化“综合监管一件事”,推广“扫码查”“扫码录”,推动跨部门检查结果互认;扩大“首违不罚”清单范围,强化预付式消费等领域综合监管;深化工业用地“标准地”“用地清单制”及“带方案出让”改革,盘活闲置土地;开展“援企稳岗?服务千企”行动,探索园区“共享用工”机制,设立零工市场实现精准对接。
法治化为企业筑牢“安全网”。完善调解、仲裁、诉讼等有机衔接机制,确保涉企纠纷先行调解;深化根治欠薪行动,推行“劳动监察+仲裁+法援”联动,创新建立流动速裁庭;推广涉企案件“立审执”优先及快立快审快执机制;优化破产案件办理,设立援助资金,落实税收减免。
国际化让内陆变前沿。探索“区港一体化”及 TIR公路跨境运输,打通海铁联运粮油进口线;扩大“单一窗口”应用,推广“腹舱带货”“机坪直提”等便捷措施,畅通鲜活产品“绿色通道”;保障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强化重点外资项目跟踪服务,健全外商投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
便利化改革尽显“绣花功夫”。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大力推行“高效办成一件事”,创新推出“产业人才服务”等特色集成服务;深化水电气热网联合报装与施工,清理转供电加价,免费更换企业智能燃气表等设备;实现涉企不动产登记“1环节、1日办结”,推广“交地即交证即抵押即放款”“竣工即发证”;高效办成“企业纳税一件事”,推广“办问协同”服务新模式。
十大攻坚:直击痛点破难题
24项任务搭起“四梁八柱”,十大攻坚行动则精准“开刀”,破解深层矛盾。《方案》明确的十大攻坚行动包括:实施公平竞争提升行动,破解市场壁垒;实施政务诚信提升行动,破解有诺不践;实施服务保障提升行动,破解项目落地;实施规范执法提升行动,破解检查扰企;实施减负降本提升行动,破解违规收费;实施纾困解难提升行动,破解拖欠账款;实施权益维护提升行动,破解侵害产权;实施金融服务提升行动,破解信贷融资;实施数字赋能提升行动,破解信息共享;实施安商助商提升行动,破解清而不亲。
这些行动直击企业反映强烈的堵点,如规范执法提升行动通过跨部门检查结果互认减少扰企,政务诚信提升行动以清单制度保障承诺兑现,纾困解难提升行动着力解决拖欠账款等问题,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巩固提升”的闭环。
磁力之源:改革护航项目落地
项目顺利签约落地,得益于兰州新区“产业链精准导航+全周期服务护航”的招商新模式。今年以来,新区深入贯彻全省招商引资暨优化营商环境会议精神,发挥国家级平台优势,纵深开展“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通过专班招商、链式招商等方式,用心做好项目落地保障。
从山东未来集团 AI智算中心到安徽国科能源新能源电池生产基地,从上海康辉创联医用同位素制造中心到厦门世纪东百新投时代中心,76个签约项目将推动新区产业版图实现质的飞跃。随着这些项目相继落地,兰州新区正沿着高质量发展路径稳步前行,而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正是其吸引投资、集聚动能的核心“磁力”所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