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7月21日电(李露露)“这批纹党参从申请查验到通关放行,速度比以前快了近一半!”看着满载中药材的货车缓缓驶离,甘肃陇南市文县嘉诚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对兰州海关所属天水海关的通关“加速度”赞不绝口。
甘肃陇南素有“天然药库”之称,柴胡、黄芪、党参等道地药材久负盛名。但过去,受制于国际标准对接不畅等难题,当地中药材“出海”步伐始终较缓。
为破解企业发展瓶颈,天水海关通过“关长送政策上门”,将进口国农药残留标准、包装规范等“硬要求”细化为种植环节的“操作指南”;依托“甘农外贸通”小程序,实时更新全球技贸措施,让企业扫码即可掌握新规,避免因信息滞后“走弯路”;创新开发“关邮快通”小程序,实现海关证书邮寄“一键下单、即时办理、掌上快办、全程可溯”的闭环管理,有效解决企业异地领证难题,每单平均为企业节省时间约5小时。
从田间地头的农药使用管控,到通关环节的效率提升,一系列精准服务让陇南中药材的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据兰州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陇南市中药材出口值达2550.5万元,同比增长10.8%,占甘肃省中药材出口总值的54.3%,成为区域特色产品出海的亮眼名片。
“以前是我们追着市场跑,现在是市场等着我们发货。”文县嘉诚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坦言,正是海关的便利化政策,让企业上半年新增了多个出口订单。
如今,随着精深加工生产线陆续投产,陇南正推动中药材从“原字号”向高附加值产品升级。在海关政策持续加持下,这片土地上的道地药材将以更优品质、更快速度扬帆出海,在全球市场书写更多“中国药材”的精彩故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