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科技教育> 正文内容
兰州红古推进“强科技”行动 构筑发展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22日 14:42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中新网甘肃新闻7月22日电 (柳满霞)近年来,兰州市红古区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抓手,围绕强科技战略目标,从制度设计、政策落地、平台建设、人才引育到成果转化系统发力、协同推进,持续激活区域科技要素,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高质量科技发展支撑强县之基、强区之势、强业之路。

  筑牢基础支撑以组织推动强科技见效

  红古区将科技创新摆在“国之大者”的战略高度来谋划与推进,紧扣“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及强科技行动方案,全面构建工作体系。区科技局专题研究产业创新、主体培育、改革深化、平台建设等重点方向,制定出台“创新红古”三年行动计划、梯度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方案等5项政策性文件,明确46项具体落实举措,合力构建“一带七心”科技创新发展新格局。

  为确保任务落地,红古区坚持清单式闭环管理,将强科技重点工作年初即明确责任单位与时间节点,健全上下协同、专班推进、会商调度与晾晒考评机制,持续优化计划项目、财务内控等8项管理制度,实现任务“到事、到人、到时、到位”。

  在财力保障方面,区级财政年初列支专项科技经费700万元,用于支持科技企业培育及科技项目实施。同时,主动跑省进厅、跑市进局,近两年获得省级强科技奖补资金累计达1158万元,为全区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财力支撑。

  聚焦产业焕新激发强科技内生动能

  红古区紧紧围绕全市“3+2”现代产业体系和“6+X”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在项目层面,集中攻坚一批高含金量科技研发项目,如高温气冷堆核石墨技术研究、煤矿强矿震及冲击矿压防控技术研究等,科技含量持续提升,高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持续增长。目前,辖区内具有研发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达13家,占比35%。

  在主体培育方面,红古区坚持梯度培育思路,形成“孵化一批、培育一批、认定一批、提质一批”良性循环。区级兑现高新技术及省级创新型企业奖补资金59万元,遴选入库甘肃省高技术、高成长性、高附加值的“三高”企业5家,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4家、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1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9家。科技企业发展活力持续激发。

  在成果转化方面,红古区打造“政产学研金介用”协同创新机制,发挥3家企业技术中心平台优势,引导企业与在兰科研“新四军”深入对接。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兰州物理化学研究所等高校与企业合作成效显著,方大、鑫源等8家企业建立稳定合作机制,截至目前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04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111.5%。

  优化创新生态注入强科技发展活力

  营商环境是科技创新的沃土。红古区持续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质,聚焦创新与开放关键指标,深入开展“包抓联”等专项行动。截至目前,为15家企业争取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1.25亿元,举办科技政策培训4期、惠及165家企业,帮助解决技术研发、政策申请等问题30余项,助力优化营商环境考核评价保持全省区县第一方阵。

  在创建任务推进方面,红古区加快建设省级创新型县区,全力完成农业产业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等四大方向12项任务。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成效明显,打造市级以上农业科技示范园5家,2024年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今年以来,红古区持续做好“引育服用”全链条文章,围绕重点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协同举办各类科技活动8场次,推动企业引进高校、科研院所专业技术型人才14人,动态入库行业领域科技专家超50人,选派农业科技特派员40余人,以人才推动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和产业升级。(完)

【编辑:刘薛梅】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