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7月23日电(艾庆龙)在临夏州积石山县的乡村和社区,洗衣粉、洗洁精等这些看似普通的生活用品,背后是“巾帼家美”积分超市的创新实践,通过将基层治理的各项任务量化为可兑换的积分,这个藏在党群服务中心里的“小超市”,正成为激活民众内生动力的“大引擎”。
积石山县将“巾帼家美”积分超市嵌入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构建起“妇联指导主抓、基层党组织运作、群众参与”的运行机制。党员带头清扫街道能得积分,妇女参与家庭文明建设可攒点数,抽象的“村规民约”变成了一条条看得见的“积分项目”。
曾经需要工作人员反复催促的环境整治,如今成了居家妇女们主动参与的“攒分行动”,基层治理的“要我参与”正在这里变成“我要参与”,“妇”字号力量成为基层治理中最鲜活的注脚。
在胡林家乡朝阳社区的安置点里,积分超市成了各族村民从“陌生人”到“一家人”的催化剂。这个地震后新建的社区,曾面临邻里相识度低、融合难的问题。社区党支部将志愿服务、矛盾调解、环境卫生保护等纳入积分范围,鼓励大家在攒积分的过程中互相走动、彼此帮扶。如今的朝阳社区,楼道清扫时各族民众一起动手,矛盾调解时大家围坐商量,昔日的安置点变成了“互嵌式”幸福家园。
“搬来没多久,靠积分活动认识了不少邻居,现在谁家有事都能搭把手。”居民李大爷的话,道出了30多场积分兑换活动背后的民生温度。目前,胡林家乡已有7个村(社区)建起积分超市,百余名村民在“赚积分”中尝到了共建的甜头。
郭干乡酸李树村的变化,印证着积分超市对乡村颜值的“重塑力”。村里将庭院整洁、垃圾分类、公共区域清扫等纳入积分项目,村民扫净房前屋后的落叶能换积分,参与村庄绿化能兑商品。曾经的“脏乱差”在一次次弯腰清扫中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洁净美”的新容颜。
“打扫自家院子还能换东西,谁不乐意?”村民们的朴素话语,道出了积分超市作为村庄颜值“助推器”的深层逻辑。
在刘集乡团结村,这个集“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灾后重建”于一体的安置新村庄里,积分超市成了建设速度的“加速器”。村民们参与安置点建设能攒积分,帮邻居搬家具能赚点数,在“攒分换物”的过程中,重建步伐加快了,邻里情谊加深了,民族团结之花也在新村庄的土地上越开越艳。
从党群服务中心里的货架到安置点的邻里互动,从村庄环境的蜕变到新家园的共建,“巾帼家美”积分超市正在积石山的大地上不断生长。随着村情民情的变化,积分项目在优化,应用场景在拓展,但不变的是那股从村民心底涌出来的参与热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