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7月24日电(杨艳敏)清晨的阳光刚漫过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图书馆的玻璃窗,退休教师王大爷已捧着老花镜坐在阅览区,指尖划过新到的期刊;不远处的体育馆里,年轻人正随着动感音乐在跑步机上挥洒汗水;午后的科技馆内,孩子们围着科技展台发出阵阵惊叹……在甘肃高台县,由图书馆、科技馆、文化馆、博物馆、体育馆、游泳馆串联起的“十分钟文体圈”,正成为居民家门口最热闹的生活舞台,让文化的温度与运动的活力,浸润着寻常日子的每一个角落。
一书一馆,藏着生活的诗意
走进高台县图书馆,木质书架间弥漫着墨香,靠窗的座位上,学生们低头看书,市民们对着电脑整理资料,老人则在报纸区慢悠悠地翻阅。“以前想安静看书得跑老远,现在步行10分钟就到,馆里还经常办读书分享会,和邻居们一起聊书里的故事,日子过得有滋味。”王大爷的话道出了许多居民的心声。
图书馆旁的博物馆,是孩子们的“第二课堂”。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到魏晋时期的画像砖,一件件展品串联起高台的历史脉络。“每周都带娃来,他现在能给我讲‘骆驼城遗址’的故事了。”家长李女士笑着说。在这里,历史不再是课本上的文字,而是触手可及的乡愁。
一技一艺,舞出生活的色彩
“左手压腕,右手抬臂,跟着音乐的节奏……”文化馆的舞蹈教室里,广场舞领队张阿姨正带着队员排练新曲目。除了舞蹈,书法班、剪纸课、秦腔培训班每周都排得满满当当。“以前吃完饭就凑堆打牌,现在文化馆成了‘根据地’,学画画、唱秦腔,姐妹们都说我越活越年轻。”62岁的刘阿姨举着刚剪好的“福”字,脸上笑开了花。
文化馆的“百姓大舞台”更是人气爆棚,每逢节假日,自编自演的小品、快板、歌曲轮番上演,台下观众的掌声和欢呼声此起彼伏。在这里,没有专业与业余的界限,每个人都能成为生活的主角。
一动一静,跑出生活的活力
傍晚的体育馆灯火通明,篮球场上的对抗赛正酣,羽毛球场的扣杀声不绝于耳,健身区的居民跟着教练做拉伸。“以前想打球得提前抢场地,现在体育馆对外开放,办张年卡才几百块,天天来锻炼都划算。”篮球爱好者小杨擦着汗说。
不远处的游泳馆里,恒温泳池四季开放,既有蹒跚学步的孩童在浅水区扑腾,也有专业选手在深水区劈波斩浪。“夏天带娃来避暑,冬天来练体能,游泳馆成了我们家的‘固定打卡点’。”市民王先生说。
而科技馆里,“声光电”的奇妙世界总能抓住孩子们的目光。模拟飞行舱前排着长队,VR设备让人身临其境,互动实验台边,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索科学奥秘。“孩子以前总玩手机,现在一到周末就吵着要来科技馆,还能学到知识,太值了!”家长们纷纷点赞。
从墨香氤氲的阅读空间到汗流浃背的运动场馆,从传承文脉的博物馆到启迪智慧的科技馆,高台县的“文体圈”就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把居民的生活串联得有声有色。在这里,文化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符号,运动不再是奢侈的追求,而是融入柴米油盐的日常,成为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乐在其中的幸福。正如居民们常说的:“家门口的这些‘馆’,让日子过得越来越有滋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