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县域经济> 正文内容
高台“智”理活水:从“漫灌”到“精算”的节水之路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24日 15:28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中新网甘肃新闻7月24日电(段海 曹川)清晨,张掖市高台县骆驼城镇新建村村民赵多俭没有急着下地,而是熟练地掏出手机,点开一个蓝色 APP。“这个月还剩多少水,一目了然。”屏幕上跳动的数字,关系着他几十亩庄稼的“命脉”。“过去大水漫灌,心里没数。现在‘水预算’亮红灯,超了要罚钱,谁还敢浪费?这‘水龙头’真是拧到心尖上了!”赵多俭说。

  这个小小的“水账本”,折射的是高台县一场深刻的用水变革。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该县总用水量同比锐减1862万立方米。更为可贵的是,代表地下水位的曲线首次实现连续三个季度同比回升。这份“水成绩单”,源于一场政府主导、科技支撑、全民参与的“精打细算”节水革命。

  刚性约束:织密“水预算”管理网

  变革始于年初的决心。高台县将全县3.15万个用水户全部纳入“水预算”管理体系,迅速铺开“部门总控、镇政府统管、灌区配置、农协会管理”的闭环管水网络,形成“1+8+8+X”分级管控链条(1个县级总控、8个镇级统管、8个灌区配置、X个村级用水协会管理)。

  针对农林场等“用水大户”,实行“一企一档一策”精准监管,对超量取水严格处罚。全县机井全面落实“井长制”,上半年“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立案调查4起,查处违法取水案件2起,释放“用水必守规”的强烈信号。“感觉头上戴了‘紧箍咒’,用水再不敢任性了。”一位农场负责人坦言。

图为高台县的滴管设施。高台县委宣传部供图

  开源活水:引河入田效益双赢

  在赵多俭农田不远处,新建的“港湾式”泵池正流淌着清澈河水。这是高台县“开源”与“节流”并重的举措。“用泵池引河水浇地,比抽地下水强多了!”赵多俭算起经济账,“每亩省水30%,我这块地一年少抽地下水150方,水费省了,浇地还更匀。”

  “活水”红利同样惠及工业。南华工业园区兰能投公司负责人看着新投用的园区供水站说:“以前依赖自备井,水量水质不稳、成本高。现在‘井转河’,用水稳定了,成本也降了,解了燃眉之急。”

  为引来、留住、用好“活水”,高台县投入巨资:山水河水库、芦湾墩调蓄池等骨干工程相继建成;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98座蓄水池星罗棋布;清淤干支渠132公里,恢复末级渠道35公里,打通输水“最后一公里”。

  科技赋能:“云”上管水精准到滴

  科技为节水插上智慧翅膀。合黎镇534眼机井安装超声波计量设施,233眼数据实时传输至省级监测平台。农户通过“水预算” APP完成用水申请、审批、结算全流程,“云上算、码上办”,透明高效。

  高台县水务局智慧大厅内,监管员夏鹏紧盯电子大屏,全县水网实时数据尽收眼底。“看,这口井超许可了。”他轻点鼠标,“平台可远程直接关停!”上半年,这套系统已自动干预超许可、超计划机井500余眼,节水180万立方米。各灌区亦各显神通:骆驼城灌区平台实时“把脉”地下水动态;红崖子灌区实现地表水智能调度到田。一张科技大网,牢牢兜住每一滴水的去向。

  全民行动:拧紧节水的“总阀门”

  节水已从口号变为全民自觉。农业上,主动调减高耗水作物7.2万亩,推广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技术,覆盖面积达28.3万亩。工业企业推行“节水红黑榜”,倒逼循环利用、“一水多用”。乡村供水管网跑冒滴漏率控制在8.5%以内,承诺“40分钟服务圈”的抢修队严阵以待。校园、医院探索“合同节水”模式,综合节水率超10%。从田间到车间,从单位到家庭,节水共识深入人心。

  站在新建成的水利设施旁,高台县水务局局长侯海语气坚定:“唯有‘精打细算’,方能‘细水长流’。”下一步,该县将打好“控、减、调、建、谋”组合拳,年内力争再压减地下水开采3000万立方米以上,让地下水回升曲线持续昂扬,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水动能”。赵多俭们手机上的“水账本”,正悄然计算着一个水资源更丰盈、生态更美好的未来。(完)

【编辑:侯志雄】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