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新观陇> 正文内容
中新武威观 | 产业园成了全镇农民的“聚宝盆”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09日 16:34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中新网甘肃新闻8月9日电 (王璟 王润)夏日炎炎,行进在武威市凉州区发放镇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一栋栋大棚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绿意盎然的大棚里,辛勤劳作的村民,不时传出阵阵欢声笑语。

图为凉州区发放镇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的蔬菜大棚。 王润 摄
图为凉州区发放镇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的蔬菜大棚。 王润 摄

  近年来,发放镇依托设施瓜菜优势产业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形成了“主导+特色+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模式,引领村民走上了致富路。今年,发放镇又按照“园区化建设、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总体思路,推动建设总占地面积1395亩,建成772座,其中全钢架日光温室556座855亩,二代日光温室216座540亩的发放镇现代农业产业基地。

  走进产业基地村民赵万峰的西瓜大棚里,一个个青翠碧绿、个头均匀、纹路清晰的西瓜掩映在浓密的瓜叶间,绿意喜人。说起如今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赵万峰满脸喜悦。

  赵万峰说:“我们入驻到贾家墩村日光温室产业园里,主要交通便利,再一个我们现在种的棚配备了智能控风系统,浇水有水肥一体机,控制温度手机上可以看到棚里有多少度。”

基地种植户赵万峰查看西瓜长势。王润 摄
基地种植户赵万峰查看西瓜长势。王润 摄

  农户自主经营只是基地三个发展经营模式中的其中一种。如今,基地上已建成的772座大棚,三分之一的由18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自营或承租给农企或农户种植瓜菜,增加村集体收入;三分之一的温室由农户自主经营;三分之一的温室由大户和农企用于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展示。贾家墩村也享受到了产业基地带来的红利。

  “自建棚以来,我们的村集体经济有了更大的希望,原来我们的村集体经济没有可靠的发展途径,现在通过棚里种植西瓜、辣椒这些作物可以有效增加村集体收入,而且还可以带动村里的一部分老百姓在我们的村集体经济里面务工,增加老百姓的收入。”贾家墩村党支部副书记贾永花说。

  如今,通过统规统建标准化、设施设备新型化、节水节能一体化、延链补链系统化、扩面增量规模化,发放镇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可实现年瓜菜产量6500吨,年产值达2000万元,棚均4.6万元;带动附近群众就近务工15000人次,增加劳务收入160万元以上;实现18个村集体经济生产经营性收入达92万元以上。产业园成了全镇农民的“聚宝盆”。

  “基地建设打破村组地域界限,整合土地、资金、经营主体、政策支持等各方面资源,立足实际,科学谋划,高标准、严要求进行建设,推动全镇瓜菜产业扩面增量、提质增效,确保当年建成、当年定植、当年见效。同时带动周边种植户实现日光温室种植管理提档升级,不断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村集体、农企、群众“三方共赢”。”凉州区发放镇政府副镇长翟龙龙说。(完)

【编辑:杜萍】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