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8月9日电 (王璟 王润)夏日炎炎,行进在武威市凉州区发放镇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一栋栋大棚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绿意盎然的大棚里,辛勤劳作的村民,不时传出阵阵欢声笑语。
近年来,发放镇依托设施瓜菜优势产业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形成了“主导+特色+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模式,引领村民走上了致富路。今年,发放镇又按照“园区化建设、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总体思路,推动建设总占地面积1395亩,建成772座,其中全钢架日光温室556座855亩,二代日光温室216座540亩的发放镇现代农业产业基地。
走进产业基地村民赵万峰的西瓜大棚里,一个个青翠碧绿、个头均匀、纹路清晰的西瓜掩映在浓密的瓜叶间,绿意喜人。说起如今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赵万峰满脸喜悦。
赵万峰说:“我们入驻到贾家墩村日光温室产业园里,主要交通便利,再一个我们现在种的棚配备了智能控风系统,浇水有水肥一体机,控制温度手机上可以看到棚里有多少度。”
农户自主经营只是基地三个发展经营模式中的其中一种。如今,基地上已建成的772座大棚,三分之一的由18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自营或承租给农企或农户种植瓜菜,增加村集体收入;三分之一的温室由农户自主经营;三分之一的温室由大户和农企用于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展示。贾家墩村也享受到了产业基地带来的红利。
“自建棚以来,我们的村集体经济有了更大的希望,原来我们的村集体经济没有可靠的发展途径,现在通过棚里种植西瓜、辣椒这些作物可以有效增加村集体收入,而且还可以带动村里的一部分老百姓在我们的村集体经济里面务工,增加老百姓的收入。”贾家墩村党支部副书记贾永花说。
如今,通过统规统建标准化、设施设备新型化、节水节能一体化、延链补链系统化、扩面增量规模化,发放镇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可实现年瓜菜产量6500吨,年产值达2000万元,棚均4.6万元;带动附近群众就近务工15000人次,增加劳务收入160万元以上;实现18个村集体经济生产经营性收入达92万元以上。产业园成了全镇农民的“聚宝盆”。
“基地建设打破村组地域界限,整合土地、资金、经营主体、政策支持等各方面资源,立足实际,科学谋划,高标准、严要求进行建设,推动全镇瓜菜产业扩面增量、提质增效,确保当年建成、当年定植、当年见效。同时带动周边种植户实现日光温室种植管理提档升级,不断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村集体、农企、群众“三方共赢”。”凉州区发放镇政府副镇长翟龙龙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