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招商引资> 正文内容
从“资源大省”到“创新热土”:甘肃科技招商对接会交出亮眼答卷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8日 21:17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中新网甘肃新闻7月8日电 (魏建军)作为第31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的重要活动,“科技招商暨成果转化对接会”7日在兰州举行。此次会议以“科技招商助力打造全国区域性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基地”为主题,吸引了290余位来自国内外重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代表参会,30个涵盖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的项目集中签约,为甘肃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聚智引技:构筑区域创新“强磁场”

  地处黄河之滨的甘肃,正以创新为笔,勾勒区域发展新蓝图。甘肃省政协副主席刘仲奎在会上指出,甘肃既是国家清洁能源、新材料、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工业等七大产业基地,也是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关键枢纽。

  近年来,甘肃科技创新成果丰硕:2024年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51.7%,全社会研发投入156.25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2463家,2MWt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实现世界首次满功率运行等重大成果,为区域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前,甘肃正全力推进全国区域性科技创新及转化基地建设,重点打造科技创新策源、特色产业创新、企业主体汇聚、科技人才集聚、创新开放合作五大高地,畅通成果转化“四大通道”。甘肃将以“全天候、全方位、全周期”服务,推动科技与产业、金融、人才深度融合,让这片资源沃土成为创新成果转化的“试验田”。

  高端对话:顶尖智囊献策产业升级

  会上,三位顶尖科学家的主旨演讲为甘肃产业发展指明方向。长沙理工大学教授郑建龙聚焦交通领域,为公路养护技术升级与智慧交通发展提供新思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国家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深耕智慧农业,探讨如何以信息技术赋能“甘味”农产品产业链;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胡石林则围绕核技术应用,为甘肃核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助力其打造国家级核技术创新高地。

  三位科学家的分享串联起甘肃特色产业与前沿科技的融合路径,凸显“科技创新+产业优势”的协同效应——从交通基础设施升级到农业现代化,再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为甘肃构建多元创新生态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撑。

  政策护航:构建全链条创新生态

  为破解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难题,此次会议集中释放政策红利。甘肃省科技厅解读了科技创新改革试点政策,涵盖科研经费管理、成果转化激励等关键环节;甘肃银行推出科技金融创新产品,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定制化融资支持;太平财产保险甘肃分公司发布科技保险方案,覆盖研发风险、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形成“政策+金融+保险”的立体化支撑体系。

  会上,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山东大学微生物改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发布了8项前沿成果,涉及核技术应用、盐碱地微生态治理等领域。其中,清华大学的钍基熔盐堆配套技术与甘肃现有实验堆项目高度契合,山东大学的盐碱地改良技术则直指甘肃农业发展痛点,现场引发多家企业关注。

  与此同时,白银集团、亚盛种业等省内重点企业发布13项技术需求,涵盖有色冶金新材料、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等方向,形成“成果供给—需求牵引”的良性互动。

  此次签约的30个项目,涉及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现代农业等多个战略性领域。通过招引中国五矿、中核集团、华能集团等“头部企业”,甘肃正推动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镍、钴等优势矿产将与新材料研发深度结合,“甘味”农产品借助智慧农业技术提升附加值,核技术成果加速向医疗、能源等领域应用。甘肃正加速从“资源大省”向“创新强省”跨越,为西北区域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提供“甘肃方案”。(完)

【编辑:刘薛梅】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