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8月22日电(赵好飞 马进海)在黄土高原深处的临夏州东乡县达板镇,彼时鲜有规模化食品企业的身影;如今,一座占地5300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里,机器嗡鸣不断,年产3000万袋的药膳食品从这里发往全国——这抹飘自外地的“药膳香”,正是济临东西协作引进的四口药膳鸡技艺,如今已在东乡落地生根,成为富民产业。
近日,在东乡县达板镇后续产业园,临夏州百岁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沿着标准化生产线有序作业:原材料经层层检验后入库,生产任务单精准调配至各环节,解冻清洗、卤制入味、包装杀菌……每一步操作都透着现代化生产的严谨。赋予这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四口药膳鸡技艺,并非东乡本土传承,而是通过济临东西协作从外地引进的特色项目。
时间拉回2024年,彼时济南与临夏两地政府正推进东西协作招商引资,在梳理特色产业资源时,发现四口药膳鸡技艺颇具市场潜力——这门始于1996年的手艺,凭借独特配方和精湛工艺,在原产地已积累了良好口碑。两地政府随即主动牵线搭桥,不仅为项目落地提供政策支持,还协助对接当地资源,让外来的药膳技艺在东乡开启产业化之路。
为让这门外来技艺真正扎根,企业投入3600万元打造现代化生产体系:智能化设备取代传统手工操作,全流程精细化管理保障产品品质,百岁腿、蜜香翅根等衍生产品既保留药膳养生的核心优势,又符合现代食品消费需求。
如今,这些带着“东乡印记”的药膳食品,已走出甘肃,销往更广阔的市场,而产业发展的红利,正实实在在惠及当地民众。
“以前总想着出去打工,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每月能拿3500元,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达板镇红柳村村民汪晓娟在企业工作一年多,说起现在的生活,脸上满是满足。像她这样的本地员工还有不少,企业的落地不仅解决了就业问题,更让村民实现了“顾家”与“增收”的双赢。
随着企业稳步发展,其带动效应逐渐显现:年产值达1.8亿元、年利税近700万元的亮眼成绩背后,当地原材料供应、物流运输、包装印刷等相关产业也随之兴起,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正在东乡成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