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7月14日电 (李全 赵刚强)随着漳县蔬菜产业蓬勃发展,产量持续攀升,尾菜处理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瓶颈。据统计,2025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预计达13万亩,产量将突破50万吨,伴随产生的尾菜量高达14万吨,科学处理与资源化利用需求迫切。
为有效破解尾菜处理难题,提升科学利用水平,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7月10日至11日,漳县农业农村局依托省级项目,组织农环站技术人员深入新寺镇桥头村、盐井镇杜家庄村等蔬菜主产区,创新采用“田间课堂”模式,集中开展尾菜科学处理利用现场培训。
培训中,新寺镇、盐井镇等乡镇政府负责人,县农业农村局分管负责人就尾菜随意堆放对生态环境的危害进行现场剖析,并强调规范化处理的紧迫性;农环站技术人员则详细宣讲了尾菜资源化利用的相关扶持政策,着力提升农户政策知晓度和参与意愿。同时,技术人员系统讲解了堆肥法、沤肥法、直接还田法、沼气池发酵法和饲料化处理等五种核心尾菜处理技术,并特别针对沤肥处理技术进行了现场示范操作,手把手教学。
通过“理论讲解+实践操作”双轨教学模式,有效帮助蔬菜种植大户及周边群众直观、系统地掌握了尾菜变废为宝的关键技术要点。此外,培训现场还张贴宣传标语、设立技术指导标识标牌,并向200余名参训菜农发放宣传抽纸盒、纸杯,将尾菜科学处理理念和技术送入千家万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