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县域经济> 正文内容
定西临洮:庭院方寸地成各具特色“增收园”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25日 15:58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中新网甘肃新闻7月25日电(郭立新)“以前想养蜂,愁资金、愁技术、愁销路。现在好了,政府给补贴,合作社管技术、包销售,坐在家里就能增收!”定西市临洮县连儿湾乡连儿湾村杨旭宏指着自家院子里整齐摆放的15箱蜜蜂,满脸喜悦。

  杨旭宏的“甜蜜事业”,得益于连儿湾乡为破解农村劳动力就业不稳定难题推出的精准扶持“组合拳”。该乡立足群众养蜂传统,打出政策“组合拳”。对庭院养殖规模达10箱以上的农户,每箱补助300元,户均最高奖补3000元,有效缓解了农户的“资金愁”。

  同时,依托合作社构建“技术培训+产销对接”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技术员手把手传授科学养殖,对达标蜂蜜实行保底价收购和统一品牌销售,让农户彻底告别“销路愁”。

  政策撬动有效激发了内生动力。连儿湾村迅速成长为庭院养蜂示范村,目前发展庭院养蜂400余箱。单箱蜂年均产蜜10斤以上,按市场价能卖500元左右,加上补助,户均年增收稳稳超过5000元。

  走进洮阳镇河口村阎志强的家庭陶艺作坊,揉泥、拉坯、绘画、烧制……一道道工序在小小的庭院里有序进行。阎志强双手沾满泥浆,神情专注,一件件融合了马家窑文化元素的精美彩陶在他手中诞生。他说,“这手艺是祖辈四代传下来的,干了20多年,浑身泥也成为常态。”

  近年来,在全县鼓励发展特色庭院经济的政策东风下,像阎志强这样的家庭作坊看到了新希望。“成本主要在原料和烧窑上,但庭院就是免费‘车间’,政府还帮我们宣传、找销路。”阎志强介绍说,他制作的彩陶工艺品如今销往全国各地,收入相当可观。

  在河口村,像阎志强这样的陶艺小作坊已有4家。这些扎根在农家院落的“微工坊”,不仅让千年彩陶文化焕发新生,更成为村民增收的“金钥匙”。

  临洮县副县长何小红说,“我们立足资源禀赋,以一村一品为导向,通过盘活闲置资源、落实精准奖补、培育特色品牌、推广‘庭院+合作社+能人’扶持模式等组合拳,现已联结合作社85家,培养乡土能人420名,引导1.5万户农户发展庭院经济,每户家庭年收入增长约18.5%。”(完)

【编辑:刘薛梅】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