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7月28日电 (巩文轩 李婷 吴碧霞)2024年7月22日至24日,陇南武都区遭遇1961年以来最强区域性降雨,持续强降雨导致管养的国道212线、国道345线、国道247线、省道206线及省道208线等多处发生泥石流、塌方、桥梁损毁、路基冲毁等严重灾害,严重影响当地居民日常出行。
日夜攻坚,打通受阻路段
灾情就是命令,抢险就是责任。武都公路段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按照“先干线、后支线,先抢通、后保畅”原则,“汛”速出击,集结抢险人员和机械设备奔赴水毁抢险第一线,采取“机械+人工”的方式,昼夜不息战水毁,全力抢险保畅通,确保辖区内干线公路安全畅通,群众出行安全便捷。经过三天三夜昼夜奋战,24小时轮班推进,受灾最严重的省道206线K2+100-250(三河镇竹林村)段便道于7月26日凌晨1点30分成功抢通,K10段的便道也在7月26日下午5点顺利抢通。武都区外纳镇九姊妹梁路段历经30多小时于7月26日17时40分恢复半幅通行。在各方共同努力下,7月31日19时05分,省道206线全线顺利抢通!这一关键胜利标志着“7·22”暴洪灾害公路应急抢险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工作重心也由“抢通”稳步转入“保通”。
重建新生,铸就韧性坦途
抢通是第一步,灾后重建才是恢复交通基础设施的关键。灾害发生后,武都公路段第一时间协同设计单位开展灾毁路段勘察设计,同步完成施工图设计申报工作。2025年,全段共有3批14个项目先后获得批复。在陇南中心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心项目办的正确带领下,武都公路段现场办严格落实项目建设全过程精细化管控理念,锚定任务目标,守牢安全底线,聚力保质争优,全力加速推进国道212线、国道247线、国道345线灾害防治工程,省道206线公路水毁修复工程和省道208线养护工程等项目建设。
“灾害路”变“舒心路”。经过近一年的全力奋战,陇南“7·22”暴洪灾害公路水毁修复一周年成果斐然。截至目前,S206线公路水毁修复工程累计完成总投资的60.59%,水库桥危旧桥梁改造工程累计完成总投资的82.15%,G212线灾害防治工程累计完成总投资的52.7%,G345线灾害防治工程累计完成总投资的78.89%,G247线灾害防治工程累计完成总投资的6.83%,S208线养护工程累计完成总投资的89.77%。
如今的省道206线已焕然一新,曾经冲垮的路基坚如磐石,损毁的路面平整如新,防护设施稳固排列。防护工程在汛期来临前已提前完成,道路穿上了一层坚固的铠甲,有效抵御可能出现的次生灾害;桥涵工程完成了95%,一座座桥梁和涵洞重新屹立在道路上,保障了道路的连贯性和通行能力;路面及交安工程也已全面展开,施工人员们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各项作业,确保道路的平整度和安全性。
为切实消除安全隐患,改善国道212线、国道247线、国道345线出行环境。对其实施新建抗滑桩、桩板墙、框格梁、挂网喷浆及混凝土挡土墙等主要内容的灾害防治工程,进一步稳固了公路边坡,“补”齐了路基缺口,逐一“销号”了管养公路的安全隐患。
该段“以提升路况质量、改善车辆通行条件”为核心目标,对省道208线实施路面养护工程。项目完工后,存在隐患与破损的道路将焕然一新,不仅极大改善了道路通行条件,更能显著提升了道路服务水平,为当地人民群众打造了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成为守护群众出行的坚实保障。
一条条重生的道路,不仅是交通动脉,更是承载着武都发展希望的生命线,彰显了灾后重建的卓越成果。
机器轰鸣山川震,坦途铸就出行畅。武都公路段将以此次项目建设为核心抓手,持续强化项目推进力度,严守工程质量关,从源头上筑牢品质基石。下一步,该段将始终聚焦群众出行需求,以项目安全、进度、质量为抓手,对项目建设全流程进行精细化管理,确保每一项工程都经得起检验,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的出行条件,让每一段坦途都成为品质与安心的见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