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7月28日电 近日,在中国工商银行瓜州支行营业室,一位男性客户的身影引起了柜员的注意——他正急切办理无卡存款,试图将整整6万元汇往一个外省陌生账户。金额不小、流向不明、神色紧张,这些异常信号立即触动了银行工作人员敏锐的反诈神经。没有丝毫迟疑,该信息通过“警银协作快反联络群”火速传递至瓜州县公安局刑侦大队。
警情就是命令!瓜州县公安局侦查员以最快速度抵达网点。面对民警的耐心询问,当事人白某终于袒露实情:一款名为“中华民生”的APP中,“官方接待员”向他描绘了一幅诱人图景——只需“捐赠”6万元,即可获得一份由国务院颁发的“国家功臣”证书,从此“荣载史册”。被这份虚幻的国家荣誉感深深蛊惑,白某已先行在农业银行网点汇出6万元,此刻在工行正准备再次转账,幸被及时拦截。
银行工作人员一面迅速对接反诈中心对涉诈账户实施紧急管控,一面结合这起典型案例,向白某细致剖析了“虚假服务类”诈骗的惯用伎俩:它们往往披着“国家项目”“政府授权”的华丽外衣,利用公众对荣誉、地位的心理渴求,伪造权威认证,辅以虚假承诺,最终目的就是掏空受害者的钱袋。民警的剖析如一盆冷水,让白某瞬间清醒。他紧握的手机屏幕上,那份金光闪闪却子虚乌有的“国家功臣证书”样本,此刻显得如此刺眼而荒诞。他后怕地表示,若非警银联手按下这个关键的“止损键”,辛苦积攒的血汗钱恐将尽数落入骗子囊中。
此次成功劝阻,展现了“警银协作”机制在反诈实战中的强大威力。银行一线员工的职业敏感是识别风险的第一道“鹰眼”,公安机关的快速响应是斩断黑手的坚实“利剑”。双方高效联动,信息无缝衔接,行动精准有力,最终为人民群众牢牢守住了“钱袋子”。(完)